20120828

一個人的童話


剛剛on call 重見一位我早前在老人組的病人,七十多歲的精神分裂病人,一直認為自己是特首,選舉那一陣子也分過公職給唐英年/梁振英。自從我轉組後都沒有機會再見到他,碰巧他剛由另一間醫院轉回這裡。沒想到他竟然還認得我,還大大聲跟我打招呼!

我:你近排點呀?
伯: 有啲忙碌啦
我: 忙啲咩?
伯: 呢排得返我一個做特首, 負擔係重少少~
我:^^" 你終於返返黎4樓啦wor (之前他被調左去另一間房,經常問我何時可以調回4樓)
伯: 係呀! 終於返返黎呢個大家庭!!


有時候,遇上了好些患了精神分裂多年的病人,試盡大小藥物都依然移除不了他們的妄想或幻覺。某些會因此而被影響得情緒不穩定或有傷人或自殘的傾向;但也有些是樂於活在那幻想的世界裡,不搗亂,卻也不願意接觸外在的世界。對於這類的病人,有時也不敢想,是否真的有可能,和是否真的有需要再不停轉藥去嘗試減少他們的妄想呢?

最近也收了一位有思覺失調的年輕女生入院。她告訴我她有一堆好朋友,經常跟她說笑;也有一個喜歡她的男生,經常跟她示愛;而這些「好友」和「男友」的聲音都是只有她才聽得到。因為她自言自語的問題愈來愈明顯,再加上偶發性地會有難以捉摸的行徑,所以被帶來醫院希望接受更密集式的治療。誠然,對於我們和她家人來說,當然最想的就是利用藥物把她的幻覺減少甚至完全清除;但她跟我說,她根本不想接受治療,因為對她來說,那些聲音都是她的好友在跟她說話,是真實的,是實在的;那又何來要清除它們的必要呢?而據她媽媽所說,在日常中,她沒多少個朋友。那麼於她來說,唯一的玩伴很可能就是那些聲音,那難怪她認為沒有接受治療的需要。照顧這一類的病人,是挑戰,也有點唏噓--面對現實當然是最積極的人生哲理;但當現實是如此殘酷,虛幻的是多麼的美好時,你又捨得從這一個人的童話中走出來嗎?


20120820

無聲吶喊 Silenced


由6月上映至今,一直猶疑好不好入場看;到今天看過後,慶幸最終沒有錯過這電影。

這是改編自韓國一本小說,記述一單在韓國駭人聽聞的暴力和性虐聾啞兒童事件。主角仁浩在美術教授介紹下加入了在霧津一間聽障兒童寄宿學校當美術老師。一加入學校已經被校長要求他為學校的「基金」作高昂的捐獻而保存職位;慢慢地,他在學校接二連三發現了學生被教職員暴力對待的事件,甚至揭發了年少無知的兒童被校長及職員性侵犯。雖然仁浩妻子早逝,要努力賺錢養家,但生活並沒有把他的良心埋沒,他決定為這群既聽不到又說不出的學生爭取公義。但原來真理並一定必勝,司法,執法和犯罪者的勾結明目張膽得令人咋舌,最後霧津的霧,能否真的得以撥開?

整套電影長124分鐘,我在電影院中只是以旁聽者身份經歷這事124分鐘,已經覺得這班禽獸的行為慘不忍睹,怎能夠想像在現實中,這群沒法出言求助的弱小,曾經在如此的恐慌下被侵犯長達四載?好可怕,亦好痛心。順著故事的發展,電影中一直用一種灰沈的色調襯托著,沒有故意煽情,卻是很直接地由受害的小孩們告訴大家事發的經過。飾演學生的三位小演員皆演得十分出色,他們說不出聲,只靠手語表達,但那豆大的淚水和發抖的情緒比任何哭聲更教人心酸。

在電影中,看到韓國政府官僚如何為了避責而對投訴不聞不問;也看到韓國法律如何被當權者和財主玩弄,這些不公平的事,都是因為電影造成的迴嚮才有修改。電影中慘被男老師多次狎玩的男生民秀,弟弟為了逃出魔掌而被火車撞死,自己一心希望勇敢出庭,親手指証侵犯他的老師,為自己及弟弟伸冤;可是最後竟因為不識字的奶奶隨意為了小小的金錢而被和解,他那一刻的冤屈,是多麼的深!他對那老師的恨並沒有因和解而釋放,反而令他更怨懟,要親手為弟弟報仇。那一幕,他跟老師在火車軌上糾纏扭打著,當他看到逐步靠近的火車,他寧願跟老師同歸於盡也不肯放過他--那是我最深刻最深刻的一幕。不報仇,毋寧死!可想而知那些侵犯者對這些小孩所造成的傷有多大!

電影中實在有很多扣人心弦的片段,例如仁浩在民秀的葬禮上,抵抗著警察的水炮,拿著民秀的黑白照,向街上袖手旁觀的人說「他無法聽到,也無法說話…」。電影的英文名字叫「Silenced」,除了因為殘障的原因導致不能說話外,這社會上似乎也有很多原因導致伸冤的聲音不被聽見,就像這件真人真事,就像被自殺的事……等等,許多許多。電影訴說的事只是冰山一角,但願這群被 Silenced的人的聲音,能真真正正被聽見。


20120815

煙花易冷


親愛的:

十五年沒見了,你…好嗎?十五歲時總覺得度日如年,希望轉眼長成大人;怎料眨一下眼便已經三十歲,十五年的寒暑,你是怎樣度過的?

十五年,猜不到香港回歸已經十五年。當年的七一,風風雨雨,人心動盪。如果不是這個七。一,你的家人就不會要移民美國;如果不是七。一,我們剛萌芽的豆芽戀也許還可支撐多一陣子。異地戀,對十五歲的我十七歲的你來說,實在不是能夠應付的事;也許當年的我倆太高估自己,也太看重對方了。到頭來才發現,我們在對方心中,其實只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那年六月三十的煙花,我恨透了它;看著那五光十色的煙花,聽著那砰砰嘭嘭的爆破聲,彷彿在嘲諷我們的分離;每紽放一枚煙火,我便流下一滴淚; 一滴又一滴,就這樣我便哭了二三十分鐘。哈,現在回想起來,也真的很傻;往後的十五年,我還有哭過這樣久嗎?好像,都再沒有哪個誰有能力再令我流這麼多的淚……「女人是水造」這句話,難道會隨年月改變的?

起初的努力維繫,也敵不過相隔的距離。當你在美國落力地融入當地的時候,我就在準備應付沈悶的會考。等一等,差點忘記,十五年後的今天,連「會考」也成了歷史名詞了。當時對放榜的忐忑,找學校的徬徨,遠在美國的你能明白多少?在不同的道路上成長,分道揚鑣似乎是不爭的結局;就如沙士時,被逼停課,被逼戴口罩--明明心中有不少疑惑和不安,有很多話想跟你說,卻有口難言。沒有親身經歷過,怎會想到香港會有如此蕭條的時光?

親愛的……對不起,過了十多年還改不了口;跟你一起相處的日子雖然短,卻刻骨銘心,或許初戀都是特別使人折騰,也許是因這些不完美才使回憶更加難被忘懷。一句衝口而出的話,就直接扼殺了一段關係。你我都倔強,說過不再見,就真的再不復見。這些年來,你我身邊都出現過不少人,那為什麼每每給你寫信的時候,心頭還有一秒被揪著的感覺?

零七年的七一,煙花依舊,人面全非。其實,煙花有甚麼好看呢?每年的圖案也差不多;短暫的光輝,有甚麼扣人心弦的魔力?頭上數千萬的煙花,換來二十分鐘彷似的歌舞昇平;大家真的相信,煙花過後,明天就會更好嗎?我不知道,也不懂得七一煙花於我的意義,但卻是我堅持會做的事。就當,是我一廂情願地跟你之間的小紀念吧。

二零一二年,香港回歸,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七一那天,我剛跟身邊的他分開,糾纏了兩年,我也落得清閒。那晚我獨個兒走上天台,靜心地等待那「呯嘭」的第一聲響。好久沒這麼寧靜過。那藍藍綠綠,橙紅交替的煙花在我眼前閃過不停,我的內心竟覺踏實起來。「煙花易冷,人事易分」,煙火虛無,人生的變幻更莫測。轉眼已經三十歲,少年十八二十時的青春,就如黑夜中那一剎那的煙花,轉瞬即逝。這麼多年了,你還記得每年的七月一號嗎?不知道你身處的異國,也有如此燦爛的煙花嗎?

親愛的上
二零一二。夏

------------------------------------------------------------------------Updated on 15082012 19:38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 A lyric from a song of Jay Chou's. 方文山 writes really beautiful Chinese.


* Updated a bit the next day
最初把收信者寫成在天國,是因為主觀地認為寫信者單向地為一段荳芽戀而耿耿於懷十多年,會有點不合理,所以就勉強將它改寫成生死之隔。收集過一些朋友的意見後,發覺也沒有不可執著的道理。那麼就跟隨最初的心意去更改吧。


20120811

好一陣子,都沒寫過字……

考試時就推諉考試,搬家時就賴給搬家,忙忙忙……

但撫心自問,其實還有別的阻力…

有時候其實心裡有話要說,在這裡打打打寫了好一大段字;但打過後,在按「發佈」前卻猶豫不決--突然變得很在意別人的想法,忍不住想這樣打別人會怎麼想呢?會否很無聊?等等無謂想法,於是,明明想按「發佈」的食指,就轉按在「儲存」上,儲下了一篇又一篇的草稿。

看來,有需要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心理,然後再繼續執筆上路

20120806

Batman- The Dark Knight Rises


其實很早之前已經看了 Batman,不過一直沒心機打字。

對於這套電影,我聽到不少看法,毀譽參半。而其中很多人都覺得,這一集比上一集的劇情不夠緊湊,奸角不夠奸,信息不夠突出。

兩集我都看過,對上一集已經是2008年的事了。

無可否認,上一集的奸角 Joker 和 Harvey Dent 實在太突出了;除了基於 Heath Ledger 演得出色外,也是因為在 Batman 原著內的這兩個奸角是的確如此惡貫滿盈,他們預設就是個獨立的罪犯。

來到今集,表面上是主奸角的 Bane,有人覺得比上集失色很多,例如只是一隻「大隻佬」,又或是原來只是一個女人的觀音兵等等,因此就歸咎於導演塑造角色失敗;個人來說也同意 Bane 沒甚麼壓場的能力,但其實呢,在漫畫中的 Bane 就原是這樣設定,雖然是改編的電影,可以在創作上加入自己發揮的空間,但忠於原著也沒有做錯,而且對某些蝙蝠俠的死硬派支持者來說,太過大幅度的改變才不是味兒呢。

三小時的電影,明顯地這套蝙蝠俠屬於文戲多於一般的英雄電影。跟一般的英雄電影不同,我們在這一集中看到的是一個失敗,落泊,脆弱的 Batman和 Bruce Wayne:被社會認定為唾罵的對象,公司被吞,甚至連多年的老管家 Alfred也離他而去。當 Bane 在外面作惡時,Bruce Wayne 默默重新鍛鍊自己那一段--我印象特別深刻--Bruce Wayne 一直以為自己什麼也不怕失去,甚至連死亡也不懼怕就可以有豁出去戰鬥的意志力;但其實反而要對死亡有恐懼,才能逼出自己非勝不可的心態,那才能逃出生天。我猜這是其中一個中心信息,讓大家知道,Superhero 也是人,也有人的畏懼,但原來這份畏懼感也可以把人的潛能逼出來,那代表沒有什麼是普通人如你我是做不到的。

另一個個人來說很喜歡的場面,就是當 Bane 以核彈來裝作還政於民,令到整個 Gotham 都陷入恐慌時,看到 Gotham 的人搶的搶,又胡亂審訊和判決,所有人都彷彿沒有了正常的道德判斷。邊看邊想起在 social psychology 中提到的一個實驗-- Zimbardo 在1971年做的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這實驗製造了一個模仿監獄的場面,再安排學生們參與囚犯的角色,從而去研究究竟人的行為是被外在的環境影響還是自身的性格做成,而實驗就發現了原來外在環境能夠大大改變人的行為,而且當人在面對極權時,個人身份變得模糊後,所作所為就會變得不負責任,所有的道德觀念就會被拋諸腦後--聽起來不是很像 Gotham被Bane佔領時的情況嗎?假如人真的如此容易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作出醜陋的行為,那究竟這是顯出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惡?那一幕在概念上其實不錯,但同時也嫌描繪得不夠細緻,或許可以在Gotham市的困獸鬥上再著墨多一點。

最終的結局略嫌太過典型英雄片結局,適合在 Transformer 或 Avengers 出現,我覺得 Batman的結局應該再精彩一點。

角色方面,Christian Bale出色地把 Bruce Wayne 滄桑的一面演譯出來;至於新角色 Cat Woman,Anne Hathaway 在性感度和肢體誘惑度都尚算不錯,不過我也同意她予人過份正氣的感覺,貓女那亦正亦邪的味道就差一點點了。

有機會應該一口氣把一連三集全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