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電影分享-其他外語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電影分享-其他外語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0629

電影欣賞-- 給我一個道歉 The Insult

Image result for 給我一個道歉


剛看了一套很不錯的電影-- The Insult 給我一個道歉

故事發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 Toni 一向都討厭巴勒斯坦人並希望巴勒斯坦難民離開自己國家的黎巴嫩基督徒。某天巴勒斯坦人 Yasser 在 Toni 家附近當工頭監工之際,發現 Toni 家的水喉違規並把水灑到他身上。他曾帶工人上門提出幫 Toni維修但被他拒絕,於是 Yasser 擅自重新安裝水喉,當 Toni 發現之際他直接把新喉打爛,Yasser 忍不住用粗口回罵了 Toni 。Toni 覺得被羞辱,堅持 Yasser 要親口道歉。正當 Yasser 老闆把他帶到 Toni 面前準備道歉之際,Toni 卻反指罵巴勒斯坦民族,甚至說「希望(前以色列總理)沙龍將所有巴勒斯坦人殺掉」。面對自己民族被侮辱的盛怒之下,Yasser 往 Toni 揮了幾拳,使 Toni 兩條肋骨骨折。Toni 最終將事情帶上法庭,但因為他兩個都沒有說出 Yasser 打人的直接原因,被法院撤銷了案件。Toni 不服氣,找來同樣是基督徒和討厭巴勒斯坦人的名律師 Wajdi Wehbe 代表他上訴;怎料,Wajdi的女兒 Nadine 卻是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律師,自告奮勇代表 Yasser 挑戰自己父親。在上訴庭內,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的歷史被 Nadine 一再提起,以解釋 Yasser 聽到 Toni 那句說話時的痛苦和憤怒。但原來,身為黎巴嫩人的 Toni 也在黎巴嫩內戰中有慘痛的記憶,一度也是難民的他,令人明白他對巴勒斯坦人的憎恨和痛楚。法庭內的對決,將歷史的瘡疤揭開,惹起了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衝突,連總統也要介入處理。兩人之間的誤會,提升到民族怨恨之後,又會如何收場?

入戲院之前,坦白說我對巴勒斯坦的政治歷史,還有黎巴嫩內戰的歷史,都一曉不通;但編導透過法庭內雙方精采的辯論,令觀眾能夠逐少逐少理解巴勒斯坦難民過去遇過的苦難和今天流離失所的困境,同時亦帶出了1975年黎巴嫩內戰為人民帶來的陰影。雖然有很多歷史資料,卻一點也不沉悶,也引起我去了解一下當中的歷史。

翻看歷史,自從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受到以色列攻打及隨後不斷的中東戰爭,有九十多萬的巴勒斯坦人都被迫逃出家園,去到附近不同的國家避難(其實再早年亦同樣被不同國家統治過)。可能基於這個歷史背景,令巴勒斯坦人總會較易得到同情。所以當電影中的Toni 對 Yasser 提起跟以巴戰爭有關的沙龍及屠殺,難免會因為「政治不正確」而被人詬病。

但較少人知道的,反而是黎巴嫩內戰也造成了一班痛失家園的人。到1970年,巴勒斯坦解放運動被約旦政府驅逐出境後,大批巴勒斯坦人去到黎巴嫩。不同教派不同種族的人蘊釀多重衝突,最終在1975年爆發內戰,武裝黨派肆意進行大屠殺,令不少平民被殺害,倖存的黎巴嫩人都要爭相走難。主角 Toni 原來小時候就親歷了逃離,為他帶來很大的陰影,令他一直都不敢回到家鄉 Damour,亦因此對巴勒斯坦人產生憎恨。但正如律師 Wajdi 所言,這群黎巴嫩人的哀痛,卻不如巴勒斯坦人的那麼名正言順,沒有人談及它,仿佛不曾發生一樣。從心理學角度去看 Toni 所代表的黎巴嫩人,根本沒有好好處理 Grief,所以就停留了在 Anger 「憤怒」這階段。因此一個原本微不足道的誤會,就足以引爆抑壓多年的怒火,燒成熊熊大火。

電影借用了法庭去講述一段又一段歷史,還有剖析兩邊人民的心態。律師 Wajdi 說了一句對白令我印象很深 "No one has a monopoly on suffering."。 巴勒斯坦人的痛當然為世所知,但 Yasser 後來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一個受害者,當他知道 Toni 也受過戰爭的蹂躪後,又當 Toni 終於能面對一直迴避的陰影而重返家鄉後,二人的怒氣已經在不經不覺間煙消雲散。

中東內各個派別種族的衝突每天依然發生著,多年互相挑撥所累積下來的恩怨,又有沒有可能藉一個道歉而得到解決?而人民的慘病經歷,又要到何時才會被正視?

20170502

伊朗式遷居 The Salesman


這個勞動節去看了「伊朗式遷居」。

幾年前看過同一位導演執導的「伊朗式分居」,今次他再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猜想應該也有保證

今次故事帶一點懸疑性,男主角Emad 的太太Rana 在新居洗澡時被襲擊;他不甘太太受辱,一直堅持找出襲擊者;相反Rana 身心的傷口還未癒合,一心只想低調處理。當Emad 知道前任租客是一個妓女,行兇的人很有可能是個嫖客時,怒火更一發不可收拾……

全戲大概2小時,其實我覺得兩個主角的演出都很細膩,特別是演 Rana 的Taraneh Alidoosti,她在受傷後那有如驚弓之鳥的眼神真的很傳神,令觀眾感到她那惶恐的感覺。不過,略嫌劇情的推進太慢, Emad 和 Rana  在處理這事情上的矛盾不夠張力…也有可能是導演特意的安排,Emad 的怒氣到差不多尾聲才爆發起來,如果推早少少的話,中場就不會覺得悶吧……

看過導演訪問,此電影是對舞台劇 The death of a salesman 致敬,我對此劇沒有什麼認識,或者因此未能深入點去領悟這電影的意思吧。

20131212

2013年度爛片-宇宙海盜夏羅古


聽聞斥資 30 億, 花了 5 年時間去做 CG 及 3D 畫面

沒錯 3D 畫面是做得不錯的...

但故事完全是一塌胡塗,劇情推進緩慢,我知道它當中有些信息想帶出但完全用說教形式,每個角色的對白都長得像念書般催眠(我真的不小心睡著了好幾次),還有無厘頭的美女全裸無重力洗澡畫面。。。

3D技術再好也沒用吧,CG畫面多美也枉然(2小時都看著差不多樣子的太空戰艦畫面,弄得我好想吐)電影還是需要有劇情的!

可能我真的對這類電影沒興趣。看到我想割櫈!!!!(對上一次有這感覺的電影是 Hunger Game I)

來到12月,終於遇上了我心目中本年度最佳爛片!

20131207

寵愛情人夢

 
剛剛看了這套"寵愛情人夢"的優先場,雖然要到一月才正式上映,忍不住先分享一下。

其實這是從 Hong Kong Movie 那裡抽回來的戲票,原先看到戲名覺得有點老土,不過因為太久沒看戲的關係,而且也久違了像 poster 那種很清純 feel 的電影,所以還是參加了抽簽~

入場時有工作人員特別派小卡片提示大家請將劇情包密,好讓其他觀眾看的時候有神秘感,因為這原因,我這次就不可以透露任何內容。。雖然說得好神秘,但其實在電影開場後的幾分鐘都大概猜到海報中所說的「不思議戀愛物語」是甚麼。(猜不到的應該要好好反省一下)



其實看這戲,重點不是它的劇本,反正就當作童話故事的真人版好了。它讓人喜歡的是那久違的清純感覺,日系的拍攝手法,運用了好多自然光,看著就有很夢幻的 feel。而且我很喜歡女主角上野樹里的妝容,淡淡的妝(反而松本潤的粉底比她還要厚),沒有 smokey eyes,沒有假睫毛,也不像韓國女星倒模一樣的樣子,這樣才配合到男女主角那純過蒸餾水的愛情!(忘了說這電影是一級的,一級的愛情片咧。。)也很久沒看過日本這種愛情電影了,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有在xanga 年代看過我 blog 的人就會知道。。)

電影中很努力製造感動,其實那概念真的很令人感慨(可恨不准劇透!完全表達不出最觸弄人心的一點);我原先一直都「被感動」不了,心裡還想:死啦我是否已變了飽經滄桑的姥姥怎麼一點feel 都沒有?怎料快到劇終時,鏡頭 close up著松本潤,他忽然而微妙的表情變化,竟然突然就讓我流下眼淚來!他的眉頭只是皺了一皺,但就一下子令我感受到他經歷一切後的心情,就這樣跟•著•他•哭•了!(不是嚎哭啦只是滴了兩滴眼淚)

總括來說呢,10分我比7分啦;但如果你本身是日本電影忠實fans/兩位男女主角的fans/想看些清純愛情戲,也不妨一看;有時重口味的東西看膩了,來點輕鬆的也是另一種享受!

20130122

論盡我阿媽--All About My Mother



Almodovar 的電影我只欣賞過 1.5 套--一套極盡變態的 <The Skin I Live In>;還有的是半套 <Volver>,在之前的 call 房看了大半套。這次再看他的作品,感覺跟 Volver  有點接近。

這是一套講女人--包括從男變女--的電影。我很喜歡 Almodovar 鏡頭下的西班牙女子--她們都堅強,獨立,且互相愛護。明明是一個肥佬的他,竟然可以細膩地把女性的心態輕快地展現出來。

真的不知道是西班牙人本身的特色或是 Almodovar 特意安排,電影中的Manuela 總是充滿正能量。她那種能量並不是沒完沒了地說人生大道理,而是很實在地看到她在遇到問題時如何拆解如何釋懷,套用俗語來說就是一個做事很「爽」的女性;但爽不代表她沒情感,她也會傷也會痛也會哭。能堅如鋼,亦柔如絲--就是 Almodovar 鏡頭下的女性美。

有機會把那 <Volver> 重頭看一次!

PS:這是從HMV買回來的DVD-$99有3隻。


20121222

A Separation (伊朗式分居)


如果說<我在伊朗長大>這電影是宏觀地認識伊朗的話,那麼這套<伊朗式分居>就是微觀地帶出伊朗的風格。

Simin 和 Nader 結婚14年,有個11歲的女兒。Simin 為了女兒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堅持要老公跟她們母女一起舉家離開伊朗;可是 Nader 要照顧年老且患有 dementia 的爸爸而反對移民;因為意見不合,他倆唯有申請離婚。Nader  要找人照料他的父親而請來了 Razieh ,但原來 Razieh 是暪著老公去打工,而且身懷六甲。因為一次意外,Razieh 小產,失去了孩子。她的丈夫堅持要控告 Nader ,弄出一連串的風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電影中的男主角十分孝順,即使父親的dementia 已經嚴重得不能照顧自己,甚至不認得他,他亦完沒想過要放棄父親;每一次他帶同父親外出時也會替他穿戴得整整齊齊--我不知道這是否在伊朗的常態,但從這處我看到,男主角對他爸爸有多尊重;相反,在資源更加豐富的香港中的老人家,也未必能得到如此的待遇。故事中的妻子堅持要移民要走,看起來好像很不孝,但又可以單純地說她有錯嗎?她也只是為女兒的將來著想,希望女兒有更多機會看外面的世界。一個重視長者的晚年,另一個則看重年輕人的將來,魚與熊掌,真的如何取捨?除了家庭這本難念的經,伊朗的人還有多本可蘭經;從這戲中,不難感受到他們對可蘭經的尊敬和遵從,甚至連故事的起伏,也是因為可蘭經而左右了角色的決定。

一個小故事,沒有什麼大道理,但足以令大家了解伊朗人在各方面的一些思想或行為模式。例如:原來在伊朗,結了婚的太太要問準老公才能出來工作;女性要照顧男性老人家時,可能要即時打熱線查詢自己有否犯下教規;原來在伊朗審判的「法庭」,就是原告和被告兩方同時在場,再加上一個疑似是法官的人,就一同「三口六面講清楚」;原來……等等。

這套電影得到很多好評,亦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看畢這點,不難明白它在奧斯卡中得獎的原因,因為是很典型的電影類別--帶一點爭議性,加一點真實,在加上在伊朗這地方的出品,因此變得特別起來;不過回想一下,那些夫婦間的分歧,窮苦家庭中的無奈,相同的戲碼在香港的家庭也同樣在上演著。有時候,從我的病人口中所聽到的故事,那種「大龍鳳」的程度,比起電影中的橋段,分分鐘有過之而無不及。

演員們都演得很好,可能全都是不認識的臉,所以真的很有真實感,哈哈!唯一的不好處是,戲內很多爭辯的場面,聽他們在咕嚕咕嚕說一堆聽不懂的話,感覺……有點吵…… LOL

喜歡研讀社會現象的朋友可以一看!

20121029

Intouchables


在考試期間一直聽到很多好評的一套電影。

內容大致是講述一名四肢癱瘓的富商 Philippe 聘請了一個出身貧民區兼且犯案累累的黑人 Driss當他的貼身護理後的故事;擁有無數財產的他內心其實充滿痛苦,相反身無分文的他對事情總是漫不經心,同時以非一般的方法跟顧主相處--就是忘掉他身體上的障礙,就把他當作一名普通人來看待。

未看這電影前,聽到很多人大讚這戲--雖然單看電影大綱也猜到是那種彷彿充滿正能量的戲種。無疑,在整個過程內,真的會看到 Philippe如何在 Driss 的影響下享受他未嘗過的快樂,亦看到 Driss 對他的重要性和他的 Driss 的信任。這些故事提醒了大家對待身體有障礙的人應取的態度,亦告訴大家別總帶有色眼鏡去看曾犯罪的人,都是很正面的信息。但坦白說,作為一套電影我認為它實在過份平淡,中間描述一件又一件事情,都令人像喝著一杯白開水般淡而無味,輕鬆但沒感覺;而且當中有不少場面都是隨隨便便就略過,例如 Driss 的弟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 Driss 非走不可?而 Philippe 更是主動叫他離去?這個我真的不太了解,是我領悟力低或是我太貪心想這部份的戲劇性可以更重?

可能事先的讚賞太多,看畢反覺有點失望。我可是看到好幾次都睡著了。


20120820

無聲吶喊 Silenced


由6月上映至今,一直猶疑好不好入場看;到今天看過後,慶幸最終沒有錯過這電影。

這是改編自韓國一本小說,記述一單在韓國駭人聽聞的暴力和性虐聾啞兒童事件。主角仁浩在美術教授介紹下加入了在霧津一間聽障兒童寄宿學校當美術老師。一加入學校已經被校長要求他為學校的「基金」作高昂的捐獻而保存職位;慢慢地,他在學校接二連三發現了學生被教職員暴力對待的事件,甚至揭發了年少無知的兒童被校長及職員性侵犯。雖然仁浩妻子早逝,要努力賺錢養家,但生活並沒有把他的良心埋沒,他決定為這群既聽不到又說不出的學生爭取公義。但原來真理並一定必勝,司法,執法和犯罪者的勾結明目張膽得令人咋舌,最後霧津的霧,能否真的得以撥開?

整套電影長124分鐘,我在電影院中只是以旁聽者身份經歷這事124分鐘,已經覺得這班禽獸的行為慘不忍睹,怎能夠想像在現實中,這群沒法出言求助的弱小,曾經在如此的恐慌下被侵犯長達四載?好可怕,亦好痛心。順著故事的發展,電影中一直用一種灰沈的色調襯托著,沒有故意煽情,卻是很直接地由受害的小孩們告訴大家事發的經過。飾演學生的三位小演員皆演得十分出色,他們說不出聲,只靠手語表達,但那豆大的淚水和發抖的情緒比任何哭聲更教人心酸。

在電影中,看到韓國政府官僚如何為了避責而對投訴不聞不問;也看到韓國法律如何被當權者和財主玩弄,這些不公平的事,都是因為電影造成的迴嚮才有修改。電影中慘被男老師多次狎玩的男生民秀,弟弟為了逃出魔掌而被火車撞死,自己一心希望勇敢出庭,親手指証侵犯他的老師,為自己及弟弟伸冤;可是最後竟因為不識字的奶奶隨意為了小小的金錢而被和解,他那一刻的冤屈,是多麼的深!他對那老師的恨並沒有因和解而釋放,反而令他更怨懟,要親手為弟弟報仇。那一幕,他跟老師在火車軌上糾纏扭打著,當他看到逐步靠近的火車,他寧願跟老師同歸於盡也不肯放過他--那是我最深刻最深刻的一幕。不報仇,毋寧死!可想而知那些侵犯者對這些小孩所造成的傷有多大!

電影中實在有很多扣人心弦的片段,例如仁浩在民秀的葬禮上,抵抗著警察的水炮,拿著民秀的黑白照,向街上袖手旁觀的人說「他無法聽到,也無法說話…」。電影的英文名字叫「Silenced」,除了因為殘障的原因導致不能說話外,這社會上似乎也有很多原因導致伸冤的聲音不被聽見,就像這件真人真事,就像被自殺的事……等等,許多許多。電影訴說的事只是冰山一角,但願這群被 Silenced的人的聲音,能真真正正被聽見。


20120412

我在伊朗長大



動畫中的主人翁說,她本來也有一個無憂快樂的童年:女孩子不用戴頭巾,爸爸媽媽十五歲拍拖時可以在街上手牽手……但後來,經歷革命,經歷戰火的蹂躪,伊朗已經變得不再是昔日的伊朗,不再自由;她的父母為了她的自由,把她送到維也納,人在異鄉,小小年紀的她對身份和成長上都很迷惘;後來,她又回到了伊朗;戰爭停止了,但那裡卻被矯枉過正的道德枷鎖重重扣住。一個廿歲出頭的年輕人,面對這樣的社會,選擇又有多少呢?

去旅行時也曾遇上過不少要包頭巾的婦女,有些甚至只露出眼睛;那塊頭巾在我們眼中,就好像只是宗教的記號;但對她們來說,特別是年輕的一輩,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看過了這電影後,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香港,沒戰爭,沒屠殺,沒處決,沒飢荒,沒天災;自由彷似是與生俱來;很難想像,在這樣動盪的世代中長大的人,為了自由,他們要付出沈重的代價,甚至只可以選擇離鄉別井……當中,需要多少的勇氣呢?

老實說,我對伊朗的歷史政治完全零認識;這動畫沒有很嚴肅沈悶地討論伊朗的問題,而是從一個伊朗女生,從孩提時代到成人期間在伊朗所見證過的,以第一人身的角度去帶領觀眾感受伊朗廿多年來的變化,你會感受到當中的不安和恐慌,實在大得難以想像;不過,這女生算是相對幸運,因為她有一個重視自由的家庭,有一個開通但會教她守原則的祖母,這樣她才還有追求自由的機會--即使到最後,離開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值得一看!

PS: 看完這套戲,也很想看 A Separation 呀!!  (快啲出碟!)

20120127

Amelie


又是另一部很多好評的電影,都是在這個新年假期完成。

這是一部十分小品的電影。因為有對古怪的父母,Amelie 從小就是孤僻一人,沒朋友;即使長大後,也充滿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還有她跟她的鄰居的關係非常微妙。有一天,她發現了家中牆壁中埋藏著的一個「寶藏」,她也發現了樓下水果檔那老闆家中的門匙,還有一個常常在火車站的證件相快拍亭埋首找垃圾的人…這些都帶領著她做出出人意表的事;最後,Amelie 遇上了她喜歡的人,也是用盡她與別不同的方法去換取她的愛…

感覺其實頗清新的,輕快的音樂,巴黎中的小鎮和奇怪的女生,整個故事沒有特別的伏線,所以 Amelie 做的每一步都令人感到新奇;就只有來到最後,看著她既想把喜歡的人帶近自己身邊,卻又同時因膽怯而停滯不前,也有點為她心急。但是,整套電影也是沒多高低起伏,所以呢,選了在深夜時份看這電影的我,就屢次敵不過周公便睡著了,如是者要分開了3次才能完成……所以有時候,平淡跟沈悶的界線,真的很糢糊。

不過我也很喜歡 Amelie 這角色,看似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內,其實同時也細心地留意身邊人的一舉一動,悠然自樂,所以當她最後能找到喜歡的人,我也很為她高興!她,其實很勇敢呢。

另,背景音樂都好好聽!不知道它有沒有soundrack?!

20120125

我的野蠻女友


已經是好多年前的電影了。

是我第一套看,也是唯一一套看過的韓國電影。

某一次當值時重看一次,沒想到還會被感動。

幾年前初看,會覺得「好無聊啊,怎麼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要裝作深愛對方,那根本沒有說服力」云云

今次再看,人閱歷不同了,留意到的地方也有點不同

主角車太賢在稍稍認識到全智賢後,已經感受到她大情大性表面下其實是掩蓋著哀傷,他希望用他小小的能力給她帶來快樂

而當全智賢要跟車太賢宣佈分手時,她一個人在山上哭訴著,她自以為自己與別不同,但其實只是個無助的女孩…

看著看著,心頭就有被揪著的感覺……因為,共鳴很大

假如你是電影中全智賢的話,你會選擇像車太賢的男朋友嗎?

20120117

The skin I live in/ La piel que habito


看完這電影,第一個感覺是:那女主角的皮膚好美好美好美啊!!

這部電影我覺得還是不打 sypnosis比較好,因為這戲的賣點就是它的概念,假如我說穿了就不好看了(雖然可能根本沒人看 XD)。

概念上無疑是病態得令人震撼的,可是呢,在形態上我覺得只是不甚了了…當然那些全天侯監視,把錄像內的女角放大又放大,那些對比的確有效果,但整體來說,我未能太投入到那氣氛,更莫說有打從心底發寒的感覺了。我不知道 Almodovar 想營造的究竟是什麼,假如想說的是有關控制慾,那麼後半部男主角對女主角的信任便來得太輕易了;如果想說那種被人強行逐步逐步改變的恐慌,又是「到喉唔到肺」;畢竟事先大家都給不錯的評價,再因為導演 Almodovar 而加分,令我入場前的期望都頗高,所以呢,電影完結那刻我是有點失望的……

唯一加分的,就是女主角真的很美,她叫Elena Anaya;說起來,我發覺自己特別喜歡西班牙的美女演員呢!

20111001

Pina


這電影給了我好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看 Wim Wenders 的電影
第一次看 Pina Bausch 編排的著名舞蹈
第一次欣賞這類型的舞蹈
第一次看帶點 documentaries 感覺的電影

我不是會跳舞的人,之前也有聽過 Pina Bausch 的名字;雖然對她的舞蹈不認識,但也知道她的演出一票難求;所以這次以$120就可以欣賞她曾編排過的表演,和一班專業的舞蹈家的演出,已經值回票價。而當中用了 3D 效果,使觀眾真的有如在現場看一場又一場的舞蹈!這是一部非要在戲院看不可的電影(意思是你要麼不看,要看的話就要入場看),因為當中有很多效果都很特別!

可惜我對舞蹈完全沒有慧根也沒有概念…一起看的朋友說其實你不用刻意去明白(因為根本不可能明白),你要做的是去感受……

而更可惜的是在放工後去看,而且又比較晚,所以看到最後有幾幕還是忍不住打瞌睡了幾秒……XD

20110924

3 Idiots


中文名好像叫「作死不離三兄弟」,我卻喜歡直接把它叫作「三個白痴」XD

之前沒多留意這部印度電影,只隱約聽過有人將它和「Slumdog Millionaire」作比較;後來朋友們推介說很好看,無聊的我打算叫我弟陪我去看,怎料他早已經看過了,還要是3次!!(因為他覺得好好看…)所以無奈地只好自己看。

這套電影其實早在 2009 已經推出了。內容大概講述在印度內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材,而在他們眼中,只有當上了工程師便等於成功;所以明明喜歡攝影的 Farhan 也被推入了工程界中的一流大學;在那裡他遇上了真心想當工程師但家境貧窮的 Raju,還有天份很高的 Rancho;大學的校長完全信奉精英制度和傳統的教育方法,學生們只要乖乖地唸書考試才會成功,但 Rancho 覺得讀書應該從興趣出發,亦認為人應該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一次又一次挑戰地挑戰傳統的底線,使身邊的人惹上不同的麻煩,但每一次都能夠化解,而且最後亦說服了那固執的校長………

沒錯這電影的宗旨很有意思…又有親情和兄弟情,很難會有人覺得它是一部差劣的電影;但我最多都只會給它 3.5 粒星……或者我太冷血?它某些情節我覺得有點過份煽情,亦都過份理想主義;一邊看一邊在想,這電影好配合羅文的某些勉勵歌曲…簡單直接一點就是「老土」。無疑這電影娛樂性的確很高,我特別喜歡那個演校長的,他的「痴脷筋」使他更好笑,但我對於那些長達十分鐘,表情有多誇張要多誇張的 Bollywood Dance 卻不太有興趣……(也慶幸自己沒有進戲院看這戲)

飾演主角 Rancho 的 Aamir Khan 表情真的很浮誇,表情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搞什麼?喜劇感我感受不了,感動位亦不能被他的演出感動,一點好感也沒有…相對地飾演 Farhan & Raju 那兩位就看得我舒服得多;另外如上段所說,校長那嚴肅中略帶低能的樣子就真的很有喜劇感了!

斷斷續續終於完成了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幸好沒有花錢看…但同時也不明白為什麼我細佬可以重看3次……


PS
好無聊的對話: 當我告訴朋友們我細佬竟然看了「3 idiots」3 次時, 其中一個回我「9 idiots」……LOL

昨晚在尖沙咀一個兒遊蕩時又買了幾隻 CD 和 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