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ver know when FATE would come and terminate all your things If there's something you treasure and desire for Please don't just sit and wait Move, go and grab it Before it's too late....
Marissa在片末問: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f we don't, end up together? 忽然想起,這樣的問題,天真的我也有問過 那時的我,只要想起有可能會跟自己那麼愛的人分開,已經會害怕得哭起來 而可笑地,我的夢境,其實早已預告了我們的結局 原來,就算曾經多深愛的 也可以變成最陌生的陌路人
I couldn't believe, my tears still drop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 and writing this out It wasn't exactly about the persons, it's more about the memory and, the belief
Once I thought being single is just like floating on the sea without a direction I thought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and settled if I get with someone else History proves that I was wrong I was just brought into a even more angry sea
So now I am floating in the peaceful sea again I master the skill to float well, and I enjoy the tides
Once I was so afraid of being single, Funny enough, I now become afraid of being attached again I can't foresee how it's like, to go through the stages again the 3rd time, after all it's really very exhausting.. and not too promising........
So what..? If you were me, would you give another try?
「古法羊腩煲」--雖然壽星主角不吃羊,但我們另外3個都想吃,所以還是點了。終於有「很大鍋」的感覺。羊肉很稔,真的一點點羶味也沒有…不過其實我覺得,羊肉帶一點點羶味才夠惹味。配料還有枝竹,荀,菜,好豐富的一煲,也把我們餵飽飽了!好掛念坤記那種用 gas 爐滾著的羊腩煲,一群朋友在冬天圍在一起吃羊腩煲和煲仔飯,好開心呢!
故事本身的意念很有趣:在那個世界裡,當每個人一到二十五歲後,便會停上衰老,但同一時間他們的生命亦會進入倒數階段。他們只會有一年的時間,而在那世界內,金錢就是時間,你工作換來時間,買東西亦是扣減你的時間…主角 Will 出身在貧民時區,在他們的世界工作一天便換來多一天的生命;他一直以來以為全世界都如此運作,直到他知道了這世界上富有的人,為了得到更多時間使自己長生不死,其實一直在榨取窮人--他們的宗旨是,為了一個人得到永生,死很多人都是必需的--哪管這些時間其實一定足夠所有人平均分用。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得到了很多時間,使他闖進了富裕的時區。在那裡他遇上了出身名門的 Sylvia,在時間監察員的追捕下展開了一場劫富濟貧的計劃。
在電影中,當倒數的時計一數到「零」,那個人就會被「time out」,當場暴斃;而在初段中,說 Will 的媽媽在倒數器快到零,而她又趕著在 time out 前找到兒子,一直在跑一直在跑;類似的場面在電影中多次被運用,這樣真的令人很緊張呢!男主角 Justin Timerlake 我覺得還可以啦,雖然他的造型真的很切合貧民區和逃亡的感覺;至於擁有像貓眼睛一樣的女主角 Amanda Seyfried,原來是在 Mamma Mia! 中飾演女兒那個演員!!!化了妝和不同的髮型真的完全認不出來!!!其實在此電影中對演技的要求應該不太高,因為只要夠緊張和刺激就夠了。
This is so raw and funny....Dont laugh about the idea of 四腳蛇 wakaka.. btw I fail to come up with a proper name for this piece and so just name it with the character's name...
其實故事帶點童話化,而且好簡單--身在現代的 Richard 因為旅行的關係,在一間古老酒店中看到 Elise --一個屬於1912年代的漂亮女演員--的照片後一見傾心,甚至嘗試催眠自己…終於進入了她的世界,遇上了她,認識了她;當跟她才開始享受甜蜜時光的時候,他卻被拉進了時光的隧道,回到了從此沒有她的世界。
至於回到看這電影的原因,就是跟我連續兩天夢到相似的事有關吧。可能因為常在 REM Sleep 的階段就醒過來,我是很會記得自己夢境的。這兩天的夢,之前也有過類似的…後來在現實中發生過一些改變後,已有好一陣子沒有了。但,最近只是有些微的變化,潛意識已經急不及待又再走出來……夢中的確很高興,但醒來後也令人困擾:一來因為夢境中的感覺太實在,當意會到現實中的反差,就會帶來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就像電影中的 Christopher Reeve一樣;另外,它逼使我去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有時候理智勉強把那些不理智的想法推走,殊不知原來它根本沒有消失,只是潛藏在一角,當理智稍為薄弱時就走出來……告訴你,「喂,這才是你心中喜歡的…」這樣子其實很折磨呢………
早說過 Woody Allen的電影不是一般人會容易接受;這電影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兩個好友 Vicky & Cristina,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的女生,一起到巴塞隆納旅遊;在旅途上遇上了畫家 Juan;雖然帶著不同的性格和愛情觀,但她倆都分別跟 Juan 有情感上的交雜;而後來 Juan 曾經很喜歡的前妻 Maria Elena 亦糾纏在中間……
OK,牌面上看是很麻煩的多角關係;但,在 Woddy Allen 手上成了一道輕鬆地探討愛情/價值的菜;在這戲中他一直利用旁白,幾位主角對愛情和生活都有不同的看法,沒有誰對誰錯啊;Woody Allen 的電影作用不是在講道理,而是引導你思考…而且他亦敢於用大膽的例子去打破常規;在他的電影中我總是感受不到框框的存在;我們的生活實在太公式化,假如連看電影都只是在重覆生活,哪還有什麼樂趣?
整套電影的女主角都很美,Scarlett Johansson 不用說,飾演 Vicky 的 Rebecca Hall 也很稱職,她真的充分表現到 Vicky 那種循規蹈矩卻在理智與感情中不斷掙扎的矛盾;而演 Maria Elena 的 Penelope Cruz 也魅力十足,使我很想找來「浮花」看她的演出!(其實比起 Scarlett Johansson,我更喜歡她)反而男主角卻不是我杯茶…嘻,可能一來因為年紀比較大,二來我對於這型格的男生沒特別感覺…… =P
I hate to turn up out of the blue uninvited But I couldn't stay away I couldn't fight it I hoped you'd see my face and be reminded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
Never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Don't forget me I beg I'll remember you still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This song is so pathetic..so painful...so heartbreaking..!
Wish none of us needs such a song...
ps: whatsapp & youtube are my best friends during call...lol
Woody Allen 第二擊-- Match Point (其實我是隨機挑選的,沒有特別跟時序或什麼深淺程度)
故事講述一個來自 Ireland 的網球教練 Chris,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富家子弟,並且跟富家女 Chole搭上了;但他卻同一時間被性感迷人的 Nola 深深吸引住;Chole 帶給他財富,地位和安穩的家庭,他深知自己在踩著一條危險的鋼線,但卻不能自拔地沈醉於 Nola 為他帶來的激情。一直他就在兩者間盤旋和掙扎,直至 Nola 發覺自己懷孕後,她便威迫他要離開 Chole。在愛情和麵包的情況下,他最後選了可以餵飽他的麵包,而他,亦精心計劃了一個屬於「愛情」的結局……
嗯…其實如果單靠大綱去理解這個故事,有點不太公平。電影名字叫「Match Point」,顧名思義是代表一場比賽中,其中一局的決勝分;首先這概念配合了男主角曾經是職業網球員的身分,對於一個網球員來說,Match point 這個字一定不會陌生。而在電影一開場,出現的是一個在網前來來往往的網球,而旁白是這樣的:「The man who said,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so deeply into life; people are afraid to face how great a part of life is dependent on the luck........there are moments in a match, the ball hits the top of the net, and for a split of second it might go forward, or fall back; with a little luck it goes forward, and you win; or maybe it doesn't, and you lose....」同一時間,那個網球如旁白所言擊中了網,鏡頭就一直定格在這裡直至旁白完結,之後便突然跳到故事的開始……這個看似毫無關連的序,在電影末端居然來了個首尾呼應!故事後來的發展,說到 Chris 為了把那宗謀殺佈局成劫殺案,把那老太太的首飾戒指都帶走,然後把所有東西隔著欄杆拋進泰晤士河;然而其中一隻戒指卻戲劇性地擊中了欄杆,反掉到地上;看到這一幕慢鏡頭,已經喚起開幕時那一個擊到網上的球,亦會想,究竟主角會是嬴,或是輸呢?有興趣就自己看吧…其實結局好像是在支持「運氣比一切重要」的主義,正如電影一開始所說。
Woody Allen 想在電影中帶出的這個思想: Being luck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我沒有特別喜歡或反對;雖然捍衛道德的人士可能會覺得他在鼓吹不正確的思想,但撫心自問,人生又的確有很多事情都是純粹巧合下發生…例如,為什麼小小超是李家誠的兒子,而你的老爸卻只是李大成?撇開所有宗教的解說下,你也一定會說,是小小超「命水」好,「命水」…不就是運氣嗎?太多時電影都在說些老掉了牙的道理,當 Woody Allen 說這樣具爭議性的主題時,也覺得挺不錯呢
印象中好像是第一次認真看 Scarlett Johansson 演戲 (原來她有在 Prestige 出現的!),可能因為角色的關係,似乎難度不高…但她真的好索既,哈!難怪曾經有某人把她當作女神啦……
總括來說呢,比較起我第一套真正接觸的 Woody Allen,以故事來說我比較喜歡 Midnight in Paris,但在概念上這電影是略勝一籌。家中還有幾套他的電影…有排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