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Woody Allen」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Woody Allen」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0924

Magic In The Moonlight- Woody Allen 的拿手好戲


老早之前知道 Woody Allen 這套新作,又見到是 Colin Firth  主演,一上畫已經很想看。可惜身邊口味相同的朋友的時間都合不來,於是趁今天有一日假期便自己走了去電影中心去看。

故事設定是在1928年的法國南部,為人刻薄自大的著名魔術師 Stanley (Colin Firth飾)一向堅信理智和科學,對世上一切宗教靈界特異功能的事嗤之以鼻。剛巧他唯一的好友找他去拆穿一個自稱能通靈的美女 Sofie (Emma Stone 飾),自命不凡的他一心去拆穿 Sofie 騙財的西洋鏡,卻一直找不出個所以來。跟 Sofie 相處的時間內令這個科學主義者也開始被動搖,而他跟 Sofie 間也彷彿有些魔法在發生著。在漂亮的南法月光下,真的有魔術嗎?

看 Woody Allen 的電影時,其實很容易就認得出是他執導的作品。一貫找個美若仙境的外國,今次來到法國的南部,穿梭海邊,花園,晚會;配以一個有他濃烈影子的主角--愛爭辨,神經質,固執;再加上那些諷刺中帶點智慧的對白;你一定會知道又來到 Woody Allen 的電影世界。表面上這又是令一個歡喜冤家的愛情故事,但今次的劇本的確很刺激思考--Colin Firth 的角色不停在科學及超自然間作辯論,又看到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的人怎樣各持己見--Colin Firth 的角色是極度理性和悲觀,他認為樂觀或宗教純粹是人類製造一些快樂的幻想來欺騙自己,人生對他來說毫無意義。他一直用理智控制感情,否則災難一定會發生。用心看的話就能引發出無盡的思考。Woody Allen 最拿手好戲在這電影又再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從來都不是在單純地說故事,比較適合的比喻,他彷彿在執導一場精彩的辯論,總愛把主角放在跟他個性顯出對立的setting,連男女主角互生情愫這一節也是在挑戰男主角的理智。再加上這個故事有少少懸疑感(就是究竟Emma Watson 是否真的能通靈),令內容更豐富。

Colin Firth 演得好當然不用說,他最後跟 Aunt Vanessa 坦承自己內心矛盾的那一幕真的很細膩。至於 Emma Stone, 之前覺得她樣子有點怪,有點似精靈(可能因為眼睛太大臉卻很細),不過配合今次扮靈媒的角色又剛剛好。整個電影的外鏡,衣服都跟20年代的歐洲一樣華麗,賞心悅目呢!

要彈一彈的是為電影改中文名的公司,有沒有懶得過份?由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Midnight in Paris, To Rome with Love, Blue Jasmine,到這一套 Magic in the Moonlight 全部都是「情迷XX」!!連不是 Woody Allen 執導但純演出的 Fading Gigolo  都叫「情迷出租男」!是否所有 Woody Allen 的電影都變了「情迷」系列?!希望下次可看到煥然一新的中文譯名!

20140819

首次令我失望的 Woody Allen-- To Rome with Love


這個周末剛看了原來已經是2年前的 Woody Allen  歐洲三部曲的第三部-- To Rome with Love。早陣子趁HMV 減價買了 blue ray 碟試看,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看 blue ray 的電影。

還沒有看完所有 Woody Allen 的電影,但暫時看過的每一套我都很喜歡,可是這個周末卻第一次感到有點失望。

活地阿倫貫徹了他一向的公式--美豔得令人讚嘆的城市底下,輕快的背景音樂調子,浪漫的愛情故事。情迷巴塞隆拿如是,巴黎的 Midnight in Paris 也如是。看 Woody Allen 的歐洲系列,就像帶你去了一場旅行,享受一段充滿情趣的愛情。今次同樣有美麗的羅馬,電影中不斷出現很多羅馬景點,加上 blue ray 的質素,感覺像看賣電視時不同翻播的旅遊片段;背景音樂調子也很輕快,聽得出 Woody Allen 特意為每一段故事配一段音樂,但可惜輕快還輕快,卻聽不出個性來,繼續令電影淪落成賣電視的旅遊特輯。最後要談的是戲肉--幾段沒有交雜的小人物故事;每一段其實都有他們的特色的,個人特別喜歡忽然一朝變名人的小男人 Leopoldo,瘋狂得來又有些意思;另外安排未來女婿邊沖涼邊唱 Opera 的主意也夠嗆!但要在112分鐘內同一時間處理4個獨立故事,明顯就變得吃力,反而令每一個故事高不成低不就,到喉不到肺,白白浪費了 Woody Allen 自己最拿手的愛情戲法!

總括而言,在一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午後欣賞一下羅馬風光,也算是賞心樂事;但想再要求多一點,還是去重看 Blue Jasmine 好了。

20140608

電影評論-- Woody Allen 的 Manhattan

好久沒談電影了。

都幾乎忘了對上一次入戲院看什麼戲。在家中其實都有看看舊片,例如再次重溫 500 days of Summer, 也看了陳年好戲 Seven 七宗罪 (Brad Pitt還是青靚白淨的年代),不過都太懶而沒有打。剛剛看了存放在家中已有一段日子的 DVD -- Woody Allen 的 Manhattan。

早前有陣子很迷 Woody Allen,所以一口氣買了很多他的電影回家。這套 Manhattan 跟 Annie Hall 都是七十年化的製作,同樣為 Woody Allen 贏來不少讚賞。Woody Allen 特意以黑白手法拍攝,以 Manhattan 作背景,以他最拿手的幽默感,描畫出幾段錯綜複雜的男歡女愛-- 以當時,甚至現今的 standard 來理解,電影中的愛情關係實在前衛:42歲的 Woody Allen 離過兩次婚,跟第二位前妻有個兒子,不過她卻因為另一個女人而離他而去;他跟一個17歲的少女約會,卻總嫌少女太過年輕而不對對方commit;後來陰差陽錯下又愛上了老友的前度小三,怎料小三跟老友卻偷偷舊情復熾起來。。。面對一塌胡塗的關係,又要應付失業出書的壓力,他跟身邊的人又如何共處?

七國咁亂的關係,可能只有 Woody Allen 才玩得出神入化又不落俗套。角色對答依舊精警,Woody Allen 式的幽默還真是有他的一套,再加上黑白片元素,是有點特色。不過不知道是因為今天沒有這個心情,或是什麼原因,我覺得整套戲的 style 太像 Annie Hall , 感覺亦太在預期內,沒甚麼驚喜;是不是這戲在當時年代來說算特別,網上都把它譽為經典,但今次我卻沒太大感覺。不過整套電影的配樂都很好聽!

值得一提的是演員。。飾演Woody Allen 前妻的原來是 Meryl Streep!! 年輕的她好有氣質啊!


20131027

Blue Jasmine

Source: Google

近來朋友間中比較受歡迎的戲好像是 "About Time";反而這套 Blue Jasmine 沒見太多 feedback,應該沒有什麼宣傳,我也是剛巧在等巴士時看到柱上的宣傳(不是大大張海報那種),驚覺原來是 Woody Allen 的新電影!

就在生日前夕,好友跟我一起入場看這戲。好開心!

一貫Woody Allen 小品故事作風:講一個未等到大學畢業便嫁著個有錢老公,在 New York 住豪宅,天天 Shopping /High Tea/ 搞 party 的一個所謂名媛 Jasmine,忽然一天老公突然因犯商業罪案被判入獄,更甚至在獄中自殺--名媛落得一無所有,無錢無屋(雖然仍帶著3個 LV 喼和天天挽著 Hermes Birkin!),唯有走到三藩市去投靠同樣無錢無事業但至少有間屋的異父異母妹妹 Ginger。Jasmine 打從心底看不起 Ginger 身邊的人和環境,逼於無奈寄人籬下但依然擺著高姿態,同時在盤算怎樣回復昔日光輝。

看畢這戲,心中只有兩個字:好正。真的好正!先是好正的劇本,我沒有偏心 Woody Allen,但他在編寫人物性格真的一流:Jasmine 虛偽,自私,從她對妹妹 Ginger 和 Ginger 身邊所有男人的態度可見一斑;她自負,一直為自己釣得金龜而自豪--但很容易便發覺,她這個人就像空心的木,一敲即碎;她是一個面對不了失敗的人,而偏偏 Woody Allen 就將她放進一個最難堪的局面:老公原來背著她跟好多女人上過床,全世界都知就只有自己蒙在鼓裏,甚至要跟她離婚。去到這個地步她寧願來個玉石俱災,用了最毒辣的方法向老公報復;同時自己的情緒也崩潰下來。她這個自私的性格一直在電影中蔓延著,甚至因此親手破壞了差點到手的新「荀盤」。。。哈哈,我一邊看一邊想著這 Jasmine 是否一個有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的人呢?她甚至為突顯自己的特別而把名字改掉成 Jasmine 呢!相反,妹妹 Ginger 就親和得多,她知道自己不聰明,但她不貪心也很易滿足,從來沒有在 Jasmine 有錢時貪過一分一毫,傻傻更更的性格,使 Jasmine 那又 mean 又 arrogant 的性格立時分別出來!

除了描寫人物外,這次劇本用了時光穿梭的方法去交代 Jasmine 如何由富貴變落難,比起普通平鋪直敍使 Jasmine 前後的分別更鮮明

演員方面也是一流: Cate Blanchett 出色得沒話說--首先是她的金髮和高挑的身型真的很有名媛氣質,一舉手一投足都流露出「我是高貴的」感覺;但同時又能滲出Jasmine竭力抑壓著那一無所有後那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演妹妹的 Sally Hawkins 原來就是 Happy-Go-Lucky 的女主角,(抱歉當時我實在不太喜歡 Poppy 那過份十三點的性格而沒有看完),還有就是 Submarine 中當媽媽一角;這次演個樂天知命的 Ginger,反而十分討好!而且巧合地她在外型上比 Cate Blanchett 稍稍遜色一點(矮一點,瘦一點,也沒有一頭金髮),剛好就配合到 Ginger  跟 Jasmine 的分別。

 這套電影真的好好看。而剛好 Jasmine 由富變貧的經歷令我想起門診一位病人,同樣也是因為在生活環境和家庭上經歷過巨大的變化而得了抑鬱症;她告訴我,年輕時的生活有多風光,先生有多富有,住的家有幾多千呎,有甚麼名人作鄰居--現在年紀大了,卻只剩下單身一人,要取綜緩金,先生聯絡不了,女兒也不伸出援手;我沒有十分深究她以往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導致今天境地;在最近一次見她,因沒錢去修理有問題的牙齒而在我面前哭崩了,哭著問為什麼今昔分別那麼大的一剎;再加上看過 Blue Jasmine  這電影後,令我細想,物質上富或貧的變幻原是永恆,唯有勇於面對現實,珍惜身邊的人,才是最恆久的寶藏。


PS: 中譯「情迷藍茉莉」,個人認為不太搭配。。。

PPS: 我好喜歡 Blue Moon 這歌,用這輕快的調子作結,別有一番感覺

20121013

消失的子彈// Annie Hall

好久沒看過電影!!為了準備考試一直沒時間看戲,對上一次已經是八月中的那套<無聲吶喊>。。。考試這回事實在太不人道!

直至最近終於看了兩套戲。

第一套是謝霆鋒加劉青雲的<消失的子彈>


哈哈哈,不用解釋也知道我是為啥入場看這這電影!第一天在地鐵發現這電影的 Poster  我已決定非看不可!最終在中秋節那天還了心願 (Yeah~~)。很典型的中港合作電影,帶點懸疑加推理的情節。不知怎的劉青雲加謝霆鋒的配搭,有點像 Sherlock Holmes + Watson 的感覺。整套電影我認識的演員就只有兩位主角,飾演兵工廠大老闆的廖啟智,還有超級客串連對白就沒有就被老婆殺死的錢嘉樂,總共四個(咁大把),其他的都是一堆配音的中國演員。劇情來說只是剛合格,推理式的劇情總不致太悶,但其實當中有很~~~多沒有解釋或自相矛盾的犯駁位呢……爆破場面又沒有幾多,嗯,那我究竟為啥要看這套戲呢~~??

哈哈,都說喜歡一個明星是盲目的嘛!!!

************************************

至於另一套是昨晚剛完成的 <Annie Hall>


這是 Woody Allen 在1977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為他在電影業上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也為他帶來了4項奧斯卡殊榮,其中包括 Best Picture。

嬴了這麼多讚賞,靠的不是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創作。這只是個很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天生是個悲觀者的愛情故事。沒有俊男美女,沒有漂亮外景。有的,是這180分鐘內的每一句對白。鑑於我的英文不算十分好,還有對外國很多著名的作者或是文化不太熟悉,當中有不少內容我都get 不到什麼弦外之音。但當中常常提到 Freudian 的理念也總算明白,原本是沈悶的佛洛伊德的理論,在Woody Allen 手中竟也能成為有趣抵死的對白。

分享一些好笑的quote~

Annie Hall: So you wanna go into the movie or what? 
Alvy Singer: No, I can't go into a movie that's already started, because I'm anal. 
Annie Hall: That's a polite word for what you are. 



Duane: Can I confess something? I tell you this as an artist, I think you'll understand. Sometimes when I'm driving... on the road at night... I see two headlights coming toward me. Fast. I have this sudden impulse to turn the wheel quickly, head-on into the oncoming car. I can anticipate the explosion. The sound of shattering glass. The... flames rising out of the flowing gasoline. 
Alvy Singer: Right. Well, I have to - I have to go now, Duane, because I, I'm due back on the planet Earth. 


Alvy Singer: It's mental masturbation! 
Annie Hall: And you would know all about THAT, wouldn't you? 
Alvy Singer: Hey, don't knock masturbation! It's sex with someone I love. 




有興趣的話可以一看,對Woody Allen零認識的人不需要看,Woody Allen 迷的人應該要看~!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電影想看,趁最近有空要多看一點!!

20111013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好有趣的一部電影。

早說過 Woody Allen的電影不是一般人會容易接受;這電影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兩個好友 Vicky & Cristina,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的女生,一起到巴塞隆納旅遊;在旅途上遇上了畫家 Juan;雖然帶著不同的性格和愛情觀,但她倆都分別跟 Juan 有情感上的交雜;而後來 Juan 曾經很喜歡的前妻 Maria Elena 亦糾纏在中間……

OK,牌面上看是很麻煩的多角關係;但,在 Woddy Allen 手上成了一道輕鬆地探討愛情/價值的菜;在這戲中他一直利用旁白,幾位主角對愛情和生活都有不同的看法,沒有誰對誰錯啊;Woody Allen 的電影作用不是在講道理,而是引導你思考…而且他亦敢於用大膽的例子去打破常規;在他的電影中我總是感受不到框框的存在;我們的生活實在太公式化,假如連看電影都只是在重覆生活,哪還有什麼樂趣?

電影安排了主角以遊客的身分到巴塞隆納,首先就是要教大家先放下一貫的身分;到異國旅行時,心情特別燦爛,聽著電影中開段那音樂,已經先投入了「度假」的感覺!人在異邦,放鬆了心情,所看到的一切都特別有趣吸引,景物如是,人亦如是;

我不會去評論那個主角的決定對或錯,畢竟一個人對自身愛情的看法是很個人的事,只要不對其他人做成麻煩/傷害,誰又有資格去審判別人的對錯?Vicky 的想法我理解,Cristina 的我也明白,各取所需而已;所以我特別討厭像 Vicky 老公那種去評三道四的人。Cristina 說得對,根本沒需要去標籤不同的種類。不過當中有一點我也認同,就是不要讓自己後悔…這是很難的事,特別在愛情上;我也好想大無畏不怕死的向前衝,有些人有些事可能就在後悔中錯過了;哈,不過勇氣這回事,說易做難呢。

整套電影的女主角都很美,Scarlett Johansson 不用說,飾演 Vicky 的 Rebecca Hall 也很稱職,她真的充分表現到 Vicky 那種循規蹈矩卻在理智與感情中不斷掙扎的矛盾;而演  Maria Elena 的 Penelope Cruz 也魅力十足,使我很想找來「浮花」看她的演出!(其實比起 Scarlett Johansson,我更喜歡她)反而男主角卻不是我杯茶…嘻,可能一來因為年紀比較大,二來我對於這型格的男生沒特別感覺…… =P

背景音樂好好聽,好適合去旅行時聽;整體來說我對這電影有好感的…這使我很嚮往一個無拘無束的悠長假期呢!


<找到了片頭那首輕快的歌,好好聽!>


其實整套電影的配樂都很好聽,不知誰有它的 Soundtrack 呢....?

20110927

Match Point


Woody Allen 第二擊-- Match Point (其實我是隨機挑選的,沒有特別跟時序或什麼深淺程度)

故事講述一個來自 Ireland 的網球教練 Chris,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富家子弟,並且跟富家女 Chole搭上了;但他卻同一時間被性感迷人的 Nola 深深吸引住;Chole  帶給他財富,地位和安穩的家庭,他深知自己在踩著一條危險的鋼線,但卻不能自拔地沈醉於 Nola 為他帶來的激情。一直他就在兩者間盤旋和掙扎,直至 Nola 發覺自己懷孕後,她便威迫他要離開 Chole。在愛情和麵包的情況下,他最後選了可以餵飽他的麵包,而他,亦精心計劃了一個屬於「愛情」的結局……

嗯…其實如果單靠大綱去理解這個故事,有點不太公平。電影名字叫「Match Point」,顧名思義是代表一場比賽中,其中一局的決勝分;首先這概念配合了男主角曾經是職業網球員的身分,對於一個網球員來說,Match point 這個字一定不會陌生。而在電影一開場,出現的是一個在網前來來往往的網球,而旁白是這樣的:「The man who said,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so deeply into life; people are afraid to face how great a part of life is dependent on the luck........there are moments in a match, the ball hits the top of the net, and for a split of second it might go forward, or fall back; with a little luck it goes forward, and you win; or maybe it doesn't, and you lose....」同一時間,那個網球如旁白所言擊中了網,鏡頭就一直定格在這裡直至旁白完結,之後便突然跳到故事的開始……這個看似毫無關連的序,在電影末端居然來了個首尾呼應!故事後來的發展,說到 Chris 為了把那宗謀殺佈局成劫殺案,把那老太太的首飾戒指都帶走,然後把所有東西隔著欄杆拋進泰晤士河;然而其中一隻戒指卻戲劇性地擊中了欄杆,反掉到地上;看到這一幕慢鏡頭,已經喚起開幕時那一個擊到網上的球,亦會想,究竟主角會是嬴,或是輸呢?有興趣就自己看吧…其實結局好像是在支持「運氣比一切重要」的主義,正如電影一開始所說。

Woody Allen 想在電影中帶出的這個思想: Being luck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我沒有特別喜歡或反對;雖然捍衛道德的人士可能會覺得他在鼓吹不正確的思想,但撫心自問,人生又的確有很多事情都是純粹巧合下發生…例如,為什麼小小超是李家誠的兒子,而你的老爸卻只是李大成?撇開所有宗教的解說下,你也一定會說,是小小超「命水」好,「命水」…不就是運氣嗎?太多時電影都在說些老掉了牙的道理,當 Woody Allen 說這樣具爭議性的主題時,也覺得挺不錯呢

印象中好像是第一次認真看 Scarlett Johansson 演戲 (原來她有在  Prestige 出現的!),可能因為角色的關係,似乎難度不高…但她真的好索既,哈!難怪曾經有某人把她當作女神啦……

總括來說呢,比較起我第一套真正接觸的 Woody Allen,以故事來說我比較喜歡 Midnight in Paris,但在概念上這電影是略勝一籌。家中還有幾套他的電影…有排煲!@@


PS: 雖然我不懂 Opera,但他們所選的那首配樂真的很好!

20110911

Midnight in Paris


這是我第二套 Woody Allen 的電影,第一部是 2009- "Whatever works" ,在某人家中看 dvd 的。

這次會看都是機緣巧合所致;跟好友 J & B 相約看戲,湊巧大家都未看過這套,幸運地我的女友們對電影的包容性都頗大,基本上我一提議大家就贊成了。

這電影並非如有些人想像中般華麗或富什麼教育意義或是令人感動不已,以上統統不是,它是一道輕鬆幽默且富想像力的故事:浪漫派的主角 Gil 跟未婚妻同遊巴黎,他一直喜歡巴黎的藝術,喜歡在巴黎散步,喜歡雨中的巴黎,他很想留在巴黎去寫作,對於懷舊他有特別的情意結;但他那典型美國現實派的未婚妻卻全不認同,她覺得他不腳踏實地只懂在發夢;一次當 Gil 獨個兒在午夜的巴黎散步時,他竟然進入了 20年代的巴黎--一個他認為是最黃金的時代,他遇上了一個又一個文學/藝術界的偶像,他被這些人和他們的文藝深深吸引著;他亦遇上了 Adriana ,一個在當時傾倒眾生的女人,他和她一起在午夜後的巴黎上漫步,閒談,分享…不知不覺間他開始感到迷惑:不同年代的人都總在懷緬過去,認為逝去了的都比現在好;同時間跟未婚妻的分歧亦愈來愈大,終於面臨要決定的時間……

故事大概如此,所以,這電影是帶點童話式的:主角穿越時空,從現代去到古代,遇上他心中目的大人物和偶像,是令人高興的愉快的;可惜是我實在才梳學淺,除了海明威和畢卡索外,其餘在電影中提及的名字我一個也不懂…否則的話應該會更有共鳴;不過對於主角一個喜好我有很大共鳴的:就是散步(當然不是在人山人海的旺角之類的地方/亦不是指 shopping 那種逛街);不需要有計劃好的路線,不需要有目的地,就像 Gil 和 Adriana般能夠在巴黎間的大街小巷穿梭著,然後談著無邊際的話,這樣真的好浪漫…有些人總覺得在街上無所事事地逛著,很無聊;但其實你在趕些甚麼呢?跟投契的人慢慢踱步,享受一下身邊這個城市,不是件快樂的事嗎?

在戲院中的 94 分鐘,過得很快樂; Woody Allen 寫了很多可讓人細嚼的話句(特別是出自海明威口中的金句!),卻不會令人有說教的感覺。很適合一些偏向愛幻想/浪漫派的人看!(繼王家衛和 Martin Scorsese 後, Woody Allen 成了第 3 個要去好好認識的導演!)



PS:
跟可愛的友人們度過了愉快的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