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30

用照片表達心情




May the flame of our hearts never die.

攝於土耳其,瑪利亞生前的居所


蠟燭之火,一吹即滅
我們心中的那團火呢?


20121227

懨懨

對文字的質疑又來了
假如沒有將 blog post share 到 facebook,就沒有人會按進來看
在舊的 blog 內尚且有一些不認識/甚至匿名的留言者
雖然互不認識,但有他們的留言,感覺很窩心
在茫茫人海中竟然會透過這 blog 認識到大家
但現在,好像只有大家的 like …


無病呻吟一下
最近都缺乏了點寫作的動力……


20121225

20121223

Feel my love

<Please play Adele's Make you feel my love when you are reading this>





When the rain is blowing in your face...」

子嘉戴著耳機,在唱片鋪內試聽著 Adele的 CD。

剛巧第一首播放的就是 <Make you feel my love>,聽著 Adele 那深沉中帶點沙啞的聲音,她不期然閉上眼睛來享受那繞樑三日的歌聲,獨個兒在輕聲哼著。

當她還在沈醉在自己跟 Adele 的世界中時,一睜開眼,赫然發覺身邊有位男生就站在身旁。他正在看唱片,也是揀起了 Adele 的來看。子嘉心中忽然一陣害羞,怕剛才自己的過份投入太失禮。她眼睛掠過那男生一下,剛好他的視線也停在她臉上,正正來個四目交投。子嘉裝作把耳機拿下,立即低下頭來;男生帶著微笑禮貌地問她:「你已經聽完了?」

「嗯…聽完了……」子嘉巴巴結結地回應。不知怎的,明明只是一個陌生的男生,卻令子嘉緊張得很。

「好聽嗎?」

「好…好好聽。你試聽一下吧。」

子嘉把耳機遞給他,他繼續帶著那抹微笑道謝過後,便套上耳機到耳朵去。耳機還留住子嘉臉頰的溫度。她偷偷瞄了播放機一眼,看到他聽著的,正正是她剛才聽過的 <Make you feel my love>。可能只是無關痛癢的巧合,但這一刻的子嘉,為了這個巧合,心中暗暗竊喜了一陣子。

子嘉喜歡音樂,可是負擔不起買CD和那套耳機的價錢。子嘉每天都會試聽不同的CD,聽得最多的,卻依然是 Adele 的歌。Adele 所有的歌她都基乎全聽過,聽她的歌,就好比欣賞一本愛情小說,由期望,憧憬,到分手,思念,她的歌聲就能一一唱到心坎裡。

是巧合,還是真的有天意?往後的兩個星期,每次當子嘉在唱片店內試聽唱片時,睜開眼後總發覺那男生就站在她的身旁,彷彿他就一直在她身邊守候著。她從起初的驚喜,慢慢的開始習慣,甚或有點期待在唱片店內見到他。還沒有說過話,他跟她也沒有約好,卻彷如暗中的約定--子嘉聽過的歌,他都會重新試聽一次。

明明是陌生不過的過客,忽然間在子嘉的心上,滿滿的佔了所有空間。他那不知不覺的入侵,子嘉毫無防範之力;明明是不可能,子嘉的期望卻愈來愈大。

然後那一天,他向她遞上了一隻CD,一隻 Adele 的CD,和一封信。

他緬甸的看著子嘉,細聲跟她說,這個,送你……

子嘉先是呆了一下,然後忍不住臉上的微笑,像朵含羞待開的玫瑰。「多謝…」她說。「…那信…我該現在拆開嗎…?」

他長得很高,但現在的他害羞得把頭彎得比鴕鳥更低,正眼也不敢望著子嘉一眼;細心點看,滿臉通紅。你拆吧……

子嘉慢慢地將那信封拆開,她十分小心,生怕會撕破任何一張紙。拆信時,她以為她的心快要跳出來。信封內有一張紙,寫的說話不多,就只有幾句話:

When the rain is blowing in your face
And the whole world is on your case
I could offer you a warm embrace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When the evening shadows and the stars appear
And there is no - one there to dry your tears
I could hold you for a million years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I know you haven't made your mind up yet
But I would never do you wrong
I've known it from the moment that we met
No doubt in my mind where you belong

子嘉的笑靨由待開的玫瑰變成盛放的花卉,特別燦爛。

他倆甚麼都沒有說,也甚麼都不用說;閉起雙眼,便能感受到愛。

-------------------------------Finished on 23/12/2012 02:58


聽過 Adele 的 Make you feel my love 後念念不忘,很想用它來寫一個故事,應該是一個甜蜜的愛情故事。自問從來都不是寫 Happy ending 的人,一邊寫這故事一邊怕會很 cheesy 。沒錯,自己讀一遍時也覺得有點「台劇」feel,但當我一邊聽著這首歌一邊寫時,我好像也有一點點感受到子嘉和他那兩少無猜的甜蜜--一些也許你和我都已經忘記了的感覺,正正也是這歌帶給我的感覺。

我老公唔生性/// A Christmas Carol

今天一次過看了兩套戲


哈哈,想不到我會入場看這電影吧!沒錯,要我自己出錢入場看真的沒可能,完全因為有免費票才會看。沒有看過十年前那套<我老婆唔夠秤>,只有上星期電視重播時隨便看過幾眼,看到阿 Sa 那極到 baby face 的樣子。來到這一套,阿 sa 的樣子當然成熟了不少,但演技似乎跟十年前的沒多變化。

嗯,本來以為這套戲都沒有什麼值得一提,都是嘻嘻哈哈胡胡鬧鬧式的開心港產片,不過想不到當中有一幕竟然在毫無心理準備情況下,被騙倒了幾滴眼淚--說的是阿sa 病倒在床上,不斷說著好冷好冷,然後鄭伊健像十年前般把她抱著來給她溫暖(剛好我有在電視看到10年前那一幕),接著阿 sa  那句「唔同哂啦,我已經唔會十年前個個十八歲既我啦。。我地都唔同左啦…」(something like that...唔太記得),看著看著,眼淚竟然就流下來。我想,又是那種唏噓的感覺來襲吧。誰又會在十八歲時想過,十年後的自己已經是截然不同的景況?期望跟結果的不同,難免會令人有點失落。不過這種難過只維持了一陣子,很快又轉到另一種氣氛了。

其實由鄭秀文年代到楊千嬅到 Stephy+方力申到現在的港產愛情戲劇的路線都是差不多,男女主角身邊總會有些像黃祖藍的搞笑醜角和欣宜/朱薰那些三姑六婆角色,然後再有男女配角作第三者;分別再於呢,現在的男女配角都變成了國產演員--<春嬌與志明>如是,這套亦如是,而通常那個國產女配角都比正印女主角索得多多聲。。但最後男主角都是會找回女主角的!一模一樣=。=

不過算啦,不用錢換來了差不多兩小時的輕鬆歡樂!


========================================


另一套是今晚在明珠台看的 <A Christmas Carol>,捉住細佬陪我一起看。沒有特別想說的,但好靚的 Graphic!好看的故事!真的很有很有聖誕氣氛呢~!


20121222

A Separation (伊朗式分居)


如果說<我在伊朗長大>這電影是宏觀地認識伊朗的話,那麼這套<伊朗式分居>就是微觀地帶出伊朗的風格。

Simin 和 Nader 結婚14年,有個11歲的女兒。Simin 為了女兒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堅持要老公跟她們母女一起舉家離開伊朗;可是 Nader 要照顧年老且患有 dementia 的爸爸而反對移民;因為意見不合,他倆唯有申請離婚。Nader  要找人照料他的父親而請來了 Razieh ,但原來 Razieh 是暪著老公去打工,而且身懷六甲。因為一次意外,Razieh 小產,失去了孩子。她的丈夫堅持要控告 Nader ,弄出一連串的風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電影中的男主角十分孝順,即使父親的dementia 已經嚴重得不能照顧自己,甚至不認得他,他亦完沒想過要放棄父親;每一次他帶同父親外出時也會替他穿戴得整整齊齊--我不知道這是否在伊朗的常態,但從這處我看到,男主角對他爸爸有多尊重;相反,在資源更加豐富的香港中的老人家,也未必能得到如此的待遇。故事中的妻子堅持要移民要走,看起來好像很不孝,但又可以單純地說她有錯嗎?她也只是為女兒的將來著想,希望女兒有更多機會看外面的世界。一個重視長者的晚年,另一個則看重年輕人的將來,魚與熊掌,真的如何取捨?除了家庭這本難念的經,伊朗的人還有多本可蘭經;從這戲中,不難感受到他們對可蘭經的尊敬和遵從,甚至連故事的起伏,也是因為可蘭經而左右了角色的決定。

一個小故事,沒有什麼大道理,但足以令大家了解伊朗人在各方面的一些思想或行為模式。例如:原來在伊朗,結了婚的太太要問準老公才能出來工作;女性要照顧男性老人家時,可能要即時打熱線查詢自己有否犯下教規;原來在伊朗審判的「法庭」,就是原告和被告兩方同時在場,再加上一個疑似是法官的人,就一同「三口六面講清楚」;原來……等等。

這套電影得到很多好評,亦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看畢這點,不難明白它在奧斯卡中得獎的原因,因為是很典型的電影類別--帶一點爭議性,加一點真實,在加上在伊朗這地方的出品,因此變得特別起來;不過回想一下,那些夫婦間的分歧,窮苦家庭中的無奈,相同的戲碼在香港的家庭也同樣在上演著。有時候,從我的病人口中所聽到的故事,那種「大龍鳳」的程度,比起電影中的橋段,分分鐘有過之而無不及。

演員們都演得很好,可能全都是不認識的臉,所以真的很有真實感,哈哈!唯一的不好處是,戲內很多爭辯的場面,聽他們在咕嚕咕嚕說一堆聽不懂的話,感覺……有點吵…… LOL

喜歡研讀社會現象的朋友可以一看!

20121216

J&J's wedding

2012年12月15日,參加了一個感動而高興的婚禮。
自中四開始認識了新娘子,那年一起ICQ,各自取笑自己的臉很大;
中六時一起在聯校組織搞活動;
大學一起進了港大,一起選修醫科;
有緣親身見證著她和新郎開始拍拖的經過
每天早上看著新郎吃著那盒 Indo 麵,和其後新郎體型上的變化,依然歷歷在目
然後畢業了,
工作後,又剛好大家都進入了同一專科

今天,這位認識了十年的朋友要結婚了
原來她和新郎不經不覺已經一起了五年光景
當身邊的人和事都經已一百八十度改變過後
已經好久沒有在別人婚禮上有被感動過
看著台上這一對,看著新娘跟她的初戀情人結成夫婦的一刻
提醒了我,原來單純不變的愛情還真的存在的
新娘和新郎這一雙,讓大家知道什麼叫天作之合,因為他們的性格真的十分合拍
十分十分感動的婚禮
亦十分十分為他們感到高興
衷心祝福你們就像童話故事般,繼續相親相愛下去!



20121212

Make you feel my love


剛才仔細聽一下 Adele 這首歌的歌詞

When the rain
Is blowing in your face
And the whole world
Is on your case
I could offer you
A warm embrace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When the evening shadows
And the stars appear
And there is no - one there
To dry your tears
I could hold you
For a million years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I know you
Haven't made
Your mind up yet
But I would never
Do you wrong
I've known it
From the moment
That we met
No doubt in my mind
Where you belong
[ Lyrics from: http://www.lyricsmode.com/lyrics/a/adele/make_you_feel_my_love.html ]
I'd go hungry
I'd go black and blue and
I'd go crawling
Down the avenue
You Know there's nothing
That I wouldn't do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The storms are raging
On the rolling sea
And on the highway of regret
The winds of change
Are blowing wild and free
You ain't seen nothing
Like me yet

I could make you happy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Nothing that I wouldn't do
Go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for you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之前一直沒留意
現在才發現這是多令人感動的說話
"Nothing that I wouldn't do, Go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for you, to make you feel my love"
「為了讓你感受我的愛,我甚麼也願意為你做,上山下海」
單是甚麼都願意做這點已經讓人感動至深......
這年頭, 還有不惜一切的愛情嗎?
最不理智的愛情,最刻骨銘心....

而且, 不是「為了得到對方的愛」而做

而是單純想令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愛
不問回報的付出
對於自私的人類, 有可能嗎?

音樂中的小提琴,令整首歌都在溫柔的曲調中

而每一句歌詞,都是那樣那樣的甜
highlight 了粉紅色的那一句,是多麼多麼的窩心!
單是那句 "When there is no one there, to dry your tears, I could hold you, for a million years" 已足以令我感動得想哭!
很久沒在歌曲中找到感動
Love this song so much!!!!!


20121206

無題

雜念很多
靜下來時
聽得到心中的聲音嗎?


20121130

錯愛



「醫生你好。」
六十歲的她,精神煥發地緩緩坐下。

「哈囉。」我微笑著跟她打個招呼,對過名字後問道:「最近怎樣呢?」

「現在的我,很開心哦!」她架著副眼鏡,從容的容貌看起來只有五十多歲的樣子,以前抑鬱症的陰霾已經難以在她臉上找到一絲痕跡。

「是嗎?有甚麼令你開心呢?」

「我現在每天都去做義工,又學跳舞,交到很多朋友。以前的我,一個人在美國負責養大幾個仔女,又要工作。五十多歲退休回港後,一直不適應--不適應香港的生活,不適應無所事事的生活,抑鬱症就不知不覺襲來。現在吃著藥,好多了,又再找到很多活動充實自己,不會再悶悶不樂了!」

她已經完全康復過來,穩定了很久,只需要幾個月才回來覆診一次。

「那麼,跟先生的關係可好嗎?」我第一次見她,剛巧看到檔案中有提到她跟丈夫的關係,所以也略略問一下。

她擰擰頭,「我們住的是村屋,現在分在不同層數,那就相安無事。醫生,你知道嗎,他曾經要求我做『那回事』,可是我不肯。我覺得他很髒,因為他原來連男人也喜歡。我真的接受不了,所以現在分開睡,是最好的相處方法。」說罷,一副淡淡然中,帶點無奈的表情。


聽罷,我久久未能定神過來,沒想過這比戲劇更戲劇性的劇情就發生在眼前的太太身上。她離開診症室後,我不禁去猜想,那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她先生,會是因為世俗眼光才跟她結婚生子,但到最後卻還是壓制不住那潛在的意識而讓太太知道嗎?那她呢?知道那一剎,有怎樣的感受?

她怪他髒,他又會怪她的不諒解嗎?

誰人有錯?還是因為社會世俗的目光才造成的悲劇?

嗯,我不知道,異性同性雙性戀這議題太多爭辯。我只願,大家都能找到真愛,不要再因為其他原因釀成錯愛。


20121128

無藥醫的小病

最奄悶的病就是那種令你身體周身骨痛,十分疲勞,鼻塞塞,喉嚨乾乾涸涸,痛又痛唔哂,有點怕冷但又未至於發燒的那種傷風症狀
因為其實沒有太多藥物是真的很有效地對付這些病症
當然,我都不想有咳/流鼻水…每次都抹鼻抹到鼻子甩皮,每次一咳都幾個月才斷尾
哎,快點好返啦!!!!!


BTW 點解我仲未收到稅單既?

20121125

癲佬正傳


剛看了一套,我認為在香港精神科工作必看的電影!

這電影是改編自一件真人真事。在八十年代的香港,政府在精神科上投放的資源很少,專門負責精神病患者的社工(馮綷帆)要到處走訪不同的病患者,感到力不從心。當中一個病人(秦沛)因為精神病復發,在兒子的幼稚園內用刀亂斬老師和學生,做成慘劇。

話說因為跟家人聊起天水圍剛發生的斬人事件,爸爸就提到這件在1982年發生的這單<安安幼稚園斬人事件>,所以就立即想看這電影。其實一開始工作了不久時,已經有前輩跟我們說過這件轟動社會的事。聽說,當時的香港,正如電影中所反映的一樣,對精神科的服務投放很少資源。精神科醫院就只有青山這一間,當時做精神科的醫生又少,配套又少,更莫說在社區上的 CPN (Community Psychiatric Nurse)或社工。因此,病人在社區內的康復進度或精神狀態往往都未能緊密觀察。現在的精神科在病人的復診頻密度是有設立一個名位 PFU 的制度,根據病人過往的傷人或暴力的紀錄來設定需要為他們安排的支援。而這個制度,據前輩所說,就是因為這件幼稚園斬人事件後才開始設立。

一邊看這電影,一邊在心中比較30年前和30年後的今天的分別。精神科從來不是一科容易的專科,我們要看顧要考慮到的,不單單只是病 (disease),而是病人的整體。很幸運地,這數十年間不斷有新而有效的藥物推出,幫助了些可能在數十年前藥石無靈的病人;亦很幸運地,我工作的醫院在開藥時沒有就成本問題有太多制肘;可是,卻又真的有很多暫時未能完全治癒的病人,在醫院一住便住了幾十年。電影中講到,那時候醫院的床位很緊張,不是「死人冧樓」也不會被收入院,而即使傷過人的病人亦可能只住半個月便被送出院。我不清楚那真實程度有多高,不過也有略略聽過前輩說,以往醫院內的床位根本是床貼床,一行就是五十幾張床,在我的幻想中,跟個集中營沒多大分別。現在,我們對於病人入院及出院都有很謹慎的考慮,像我這種經驗尚淺的,往往都需要有senior 的意見才可正式將安排病人出院。假如是危險性高的個案,出院後會安排職位較高的醫生覆診,又有個案經理及社工,有些更會直接安排病人到宿舍居住。如此一來,就可減低他們在出院後因不吃藥或壓力而誘至病發的風險。

這部戲除了揭露精神科資源的不足外,其實亦觸及到兩個值得人反思的課題--第一是外界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的接納。八十年代,不消說,歧視絕對比今時今日嚴重得多。電影中有段葉德嫻跟馮淬帆的對話我覺得很有意思,葉德嫻的問題直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和無知,而馮淬帆的回應就正好提醒了大眾的一些偏見。過了三十年,各方面都進步了不少的社會,對於精神病,特別是精神分裂的病人,又有否完全放下了有色眼鏡呢?坦白說,我覺得還未有。有不少只有焦慮或抑鬱症的病人或家人都問過我,「醫生,我之後會唔會都變左好似個啲痴線架?」從他們的用詞就可知道他們的想法。亦有很多精神分裂的康復者,他們說在找工的時候都不會告訴別人他們的病歷,因為別人一旦知道的話便很難找到工作。由此可見,大眾對康復者都抱有很大的戒心。可慶幸的,是不同的復康機構愈來愈多,一些庇護工場,或輔助就業總算可以替病人們融入社會。

第二個值得反思的,是我們在精神科內工作的態度。電影中的馮淬帆,在訴說為精神病人服務了二十多年的苦和無奈--有些人完全不領你的情,亦有些人即使你如何落力照顧亦落得悲劇收場,有時候那有心無力的感覺,很容易會令人失掉拚勁和熱情。坦然,即使我在這行的資歷只有年多,但亦有遇上過明明很努力去醫治他們卻未如理想的個案,特別是一些較年輕的病人,我會特別上心,希望真的使他們能享受一個年輕人應有的生活;亦有很多是家人的阻力而阻礙了病人的進展,有時候他們的態度真的使人不憤和氣餒;可是,在醫管局這個制度下,我們可以做到的,又有幾多呢?

這部電影真的拍得不錯,是爾冬陞的處女作。很活生生地解構了當時精神科的種種,卻不會有說教的感覺;而且原來連梁朝偉和周潤發也有份扮病人;去到幼稚園斬人那一幕,看似十分誇張但卻真真正正曾經發生過;看畢這電影,有一點點悲,亦有點點無奈;不過同時也提醒自己,在能力範圍內,更努力為他們多做一點。而且打從心底向那些很有心機的 CPN 致敬,他們的確為不少在社區的病人帶來很大的支援呢!


PS:在 PPS 有得看。在28分鐘開始,秦沛向葉德嫻講精神病人所面對的問題,很真實很有意思。他提到自己在青山醫院住過幾年,「青山好靚架,有花園可以散步啦,有康樂室打下乒乓波,捉下棋呀,去圖書館提下書」,哈哈,覺得有點搞笑,因為青山真的幾靚架!當年還是學生,第一次到青山參觀,外牆靚到覺得自己去了參觀豪宅呢!


20121121

Burn after Reading


前幾天看了一套輕鬆搞笑的電影。

好久之前買下的 VCD,買的原因是因為當中的卡士。忘了什麼時候買,但那時的我應該只認識 Brad Pitt 和 George Clooney;到這次拿出來看時,才發現還有 Tilda Swinton 和 John Malkovich(在電影 "RED" 中見過他),5個主角中有4個是認識的,看起來也頗有親切感!(在 IMDb中才知道另一女角 Frances McDormand 有在最近期的 Transformers 中出現過,不過沒甚印象…)

故事內容其實離奇中帶點不真實--John Malkovich 演的是一個被炒了的前 CIA 人員,因為被炒魷後無所事事便打算寫個回憶錄出書,怎料被在健身室工作的 Brad Pitt 和 Frances McDormand 拾到他的光碟,他倆以為是 CIA 的一些驚世秘密,打算用這光碟來敲詐一筆。Tilda Swinton 是 John Malkovich 的老婆,但一直想跟他離婚,而且跟 George Clooney有婚外情;但剛巧地 George Clooney 又同時搭上了 Frances McDormand,這五個人就因著這隻光碟,弄出錯綜複雜的一連串事件來--明符其實的「搞出個大頭佛」。

雖然故事背景又 CIA 又跟蹤又陰謀論,但其實是一套笑片,引到我一個人看到卡卡笑。每個角色都十分十分突出--Brad Pitt 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健身教練,George Clooney 那花心又細膽的中產,John Malkovich 那竭斯底里的「工又無老婆又走佬」的失意中年漢,Tilda Swinton 那女強人控制狂,還有那一心只求整容抽脂找個男人的 Frances McDormand--全部都好好笑!

是一套認真的搞笑片,而且還是粒粒巨星在搞笑,那熱鬧的感覺有點像香港以前的賀歲片。一個人無聊時或一班人 gathering  時也好適合看!


20121120

坐定定看TBB台慶


向來星期一都沒甚麼心機約朋友,所以今天一放工便早早回家。跟爸和嫲吃過晚飯後,便打算等看大太監(是的,我近期竟然很師奶地喜歡看「大太監」,入面的演員的演技都算不錯看,而且我好喜歡聽那些充滿四字成語很文縐縐的對白,米雪這個慈禧太后好好看 LOL)。怎知,在廳閒著閒著,才忽然發現電視在播台慶!原來今天是台慶(即是無得看大太監 T.T

我這個小時候也算是電視汁撈飯長大的典型港女,在媽這TVB死硬派粉絲的影響下,幾乎是被無綫的節目浸大的。印象中,還在唸小學的我是會期待某些大型節目,例如:台慶,香港小姐,勁歌金曲,還有兒歌金曲。那時的日子很簡單,跟家人一起看電視已經很開心,可以看畢整套節目的話,更是滿足。

後來升上中學後,開始會上網後,便開始脫離了看電視的習慣。可能晚飯後不久便躲回房間上網或是溫習,因此即使在家吃晚飯,也可能跟爸媽見面的時間也很短。身體在家,卻只顧跟朋友交流,房門外的家人卻懶於去理。

到了再成熟一點才留意到這問題,發覺單單吃飯時跟家人閒聊幾句是不足夠的,於是便開始嘗試陪他們看電視。我嫲嫲只是很簡單的老人家,不會看英文台,家中沒有收費電視,亞視就不用說也不會看啦,所以基乎都是在看TVB。老實說,有很多劇集和所謂綜藝節目真的悶得要命,很多時一邊看一邊也忍不住在按電話--(話說回來,有一次我很佩服自己,竟然可以陪他們看畢整個胡楓80歲的大雜燴 show,悶爆!!)。但與家人的溝通,很多時都在看電視時談這個笑那個,慢慢地建立出來。畢竟你很難每每都跟老爸用摸酒杯底談心事的方式來聊天吧!(而且我家中亦不習慣這一套 LOL)

就像今晚的台慶,都是沒甚營養嘻嘻哈哈的一個騷。沒有高深的道理或驚世表演,但至少我跟老爸都笑了,你又說說這個主持,我又笑笑那個藝人,阿嫲就在打瞌睡中突然醒來又加插兩句,輕輕鬆鬆就過了一晚。一家人一起看電視,總比各自各做不同的事好。其實有時候,不費分毫,也能感受幸福。:)


PS的話:雖然沒有大太監,但看台慶又比看那悶死人的<愛。回家>和<名媛望族>好,那兩套劇真的好悶……

還有,我爸是很留意娛樂新聞的人(其實各類新聞他都能記得很仔細),所以對於藝人的認識,他應該比我還要多。


20121115

阿嫲說故事

電視新聞剛好談到中共十八大的事情,無聊心血所至,問了我阿嫲一句:

「如果現在有人邀請你入共產黨,你會入嗎?」

她立即很快地答我一句:「如果要批鬥,我才不要!」

我笑笑她,「我說的是現在的共產黨啊,又不是文化大革命,現在沒有批鬥的啦!」

「文化大革命時我已經來了香港了。但在那之前,我還是十幾歲女,才是最慘的日子呢。」

就這樣,阿嫲又開始娓娓道來說故事。

「還在文化大革命時,已經開始批鬥地主。太公當時是地主,所以被捉走坐了五年監。那時候其他人還未需要捱餓,但我們家的糧食卻被他們鎖起來;每天每人就只准拿一把手多的米,一手拿到多少就有多少。一家人拿著那點點的米,加好多好多的水去煮,米就只有那一點點,再加些蕃薯就是一頓。那時候,我瘦得兩個膝蓋比大腿還要粗!」

「到真正文化大革命時我已經嫁到香港來了。那時我才二十五歲,就跟你現在一樣大,剛生了大姑姐,才三個多月大。當時鄉下沒飯吃,於是我就一個人,背抱著大姑姐,帶八包麵粉和煮了一大桶油帶過去…」

「麵粉?只有麵粉有什麼好吃?」

「就是用來包包水餃,叫就是叫水餃,實在是沒有餡的!那時還有個同鄉托我帶些錢回去,如果從香港直接匯過去,寄一百蚊就只剩下二十七蚊!於是我把那些錢買金條,等到大陸再賣出金條換成錢,然後就帶著八條麵粉跟那一大桶酒回大陸。中途要經過海陸豐過一晚,那裡有一些圓桌就直接在上面睡,我整晚都在緊緊抱著那些金條。」

「好不容易,終於到了流沙(潮州一個地方)。竟然下起傾盤大雨!我又背著大姑姐,連鞋都弄丟了,狼狽得很!我都算幾叻,找到一個踏單車的人就坐那單車到鄉下去。去到鄉下,有鄉里看到我:怎麼這個人有這麼多食物?是從香港來的嗎?後來才認得到我,跑去告知你阿爺的弟弟。然後,我就把那八條麵粉分給幾家人,每家幾條……那時我才二十五歲咋!」

阿嫲說到七情上面,抑揚頓挫,真是一個好會說故事的人。

分別的是,她說的並不是故事,而是她活生生的經歷。


「如果現在有人邀請你入共產黨,你會入嗎?」

20121114

土耳其之旅-Cappadocia 篇 Part IV


我們在 Cappadocia 前後只逗留兩天,兩天的行程都是相當緊湊。單是第一天的風景已經美豔得令人讚嘆不已,接著來的又會怎樣呢?

在 Cappadocia 的第一晚我們很早便入睡了,為的是第二清早的重頭戲---

坐熱汽球

出發前往土耳其前,有位前輩就剛從這裡旅遊回來。他告訴我說:「可以乘坐熱汽球的地方不多,其中一處是澳洲,一處是土耳其。兩處所看到的風景是截然不同,卻各有特色,絕對值得一再觀看。」碰巧小妹在遊玩土耳其前的數個月才剛從澳洲的 Cairns 嘗了人生第一次的熱汽球,興奮的回憶還未消散前,竟然再有機會敖遊萬里高空!


這裡的熱汽球公司實在五花八門,懶惰的我們都只是透過 Hostel 報名便算。比較過價錢,原本想選比較早出發的 Anatolian 公司的,可惜已經滿額了,唯有選比較晚一點出發的。

曉陽初升,雖然零晨四時便要起床,但興奮的心情蓋過一切疲倦。

我猜大部份的公司也有包早餐。我們先被帶到市集附近一間小餐廳,跟一群來自韓國的旅行團團友一起吃早餐;他們還真準備充足,連即沖咖啡,泡麵等東西都自備呢!

早餐過後,便乘車到熱氣球起飛的地點。沿路已經看到不少七彩繽紛的熱氣球升上半空,每見到一個,心裡便忍不住尖叫一聲。好期待待會兒的風光呢!

~我的signature影子自拍~
終於,終於下車了!踏在乾旱的草地上,一步一步的爬進籃子內,心跳便不期然的加速起來。


這是我在籃子內徐徐升起時所看到的景象。二十多顆色彩斑爛的熱氣球在我眼前同時高飛,在那一望無際的土地上,映照著高低起伏的山巒--我恨不得我的眼晴就是一部攝影機,能直接拍下眼前所見到的然後輸入我的腦袋中!



熱氣球一直往上飛,感覺上比澳洲那次升得還要高,還要遠;印象中,駕駛員好像說有升到一千公里(還是一千里??)那麼高。我不知道 exactly 那有多高,我只感到,我好像快要離開地球表面了。地面變得遙不可及的遠,俯瞰延綿不斷的山丘,遠眺的是若隱若現似有還無的雪山,無邊無際。




一生人有幸看過如斯美景,那一刻真的想過,當下即使死了也於願祝矣。

在天上飛翔了差不多兩小時後,終於要降落到地面。第一次坐熱氣球時不怕死,是因為天真地以為不會有意外發生,怎料我們從澳洲回港後便發生了紐西蘭有熱氣球在半空爆炸的意外。這次再挑戰,整個過程很平靜很順利,沒有一點點意外。

再乘車回 hostel 時,才是早上九時多;我們連跑帶跳,立刻走上旅遊巴,繼續開始我們下一節的 Red Tour!

TBC....


Walk the Talk


最近看了這套澳洲的電影--Walk the Talk

故事內容大概講述一名沒有固定職業的人 Joey Grasso,總是在參加不同的什麼人生啟發課程,常常把那些課程上的一些句子放在人生上--雖然他一些都沒什麼成就,但總抱有希望他終有一天會夢想成真。直到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潦倒的酒吧歌手,他對她一見鍾情,為了替她實現成名的夢想,他問那因車禍而導致下身癱瘓的女友從那筆賠償金中借錢,開設了一間經理人公司--儘管他手上的藝人就只有一個。完全不熟行的他處處碰壁,直至最後,他竟然想到以「假綁架」的方法去製造輿論來替女歌手帶來知名度。

看畢這套戲,其實我不太清楚它的定位。是套勵志戲嗎?因為男主角總是不停在講一些「希望在明天」的「金句」(老實說講到我覺得有點煩的感覺),但最後的結局又有點騎呢;那是套喜劇嗎?坦白說,我又不太能感受到當中有什麼笑位。一邊看就有點點迷網,究竟是想認真,還是想輕鬆?

電影中的主角,常常提到做人要有夢想,沒有夢想就什麼都不是。這個我好認同啊,所謂「人一世物一世」,若果只是營營役役地過一天數一天,那何時才數到七八十歲?沒有希望的人生,就像是單有軀殼欠缺靈魂的身體。就像我的工作,有時候對某些病人而言,那一點的希望可能就是支撐著他繼續生存的重要支柱。可是,這套電影中亦令我們反思,究竟對夢想的追求,要去到什麼地步呢?處處太小心翼翼,太循規蹈矩,不跳出框框看似是成功的阻礙;但過度不顧現實後果地去尋找難以實現的理想,又可行嗎?看著這電影,其實我不太認同主角那所謂追求夢想的路--一來他的「夢想」很單純地源於他對那女歌手的迷戀,根本不是從自己出發,膚淺又不實在;二來,在他實踐這個夢想的途中,他一直都是問自己女朋友拿錢,什至有欺騙感情的成份,這個我覺得絕對不能接受。要實理夢想,第一原則是靠自己,以不壓榨別人的利益為大前提;要不然,人人都去欺詐別人,要成為有錢人又多難?

要實現夢想,絕不是靠三兩句口號,紙上談兵的道理一大堆就能夠成事。如何在現實的世界中一步一步將不可能成為可能,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要拿掐得宜,才是成功的秘訣。


20121105

Léon (這個殺手不太冷)


因為這一年來才開始燃起對電影的興趣,因此很多經典的電影可能都不太認識。這,是其中一套。

已經是十八年前的電影,但在如今的2012年欣賞,完全沒有落伍或殘舊的感覺--或許就是這樣才能成為經典。

故事描繪的是一名殺手和一名女孩間的感情。他的心就像一塊結冰多年的冰塊,而她的率性就像一個小火把,把他冷漠的內心一點一點融化。不是那種催淚式的勵志故事,但看到 Leon 因為 Mathilda 而帶來那含蓄但關切的微妙變化,自不然竟有一種內心溫暖的感覺。如電影中的比喻,他原先就像那棵沒有根的植物,獨來獨往,慢慢到後來,連他也承認了自己對 Mathilda 的愛--如他這樣的一個人,你會明白他在最後選擇做的事。轟烈但溫柔。

整套電影的焦點就在兩位主角上--Jean Reno 那戇直中帶點冷酷的樣子,正正就把 Leon 這非一般的殺手的性格顯露出來,充份地讓人感受到他如何在表面上竭力地抑制著他對Mathilda 的感情在內心一天一天地建立起來。當他面對著充滿鬼主意的 Mathilda,有時候那呆掉了的樣子也頗有喜劇效果。至於飾演 Mathilda 的 Natalie Portman,在她身上你會知道什麼是「天份」,當時才只有13歲的她,第一次在大銀幕上演出就有如此出色的表現;看著她的表情,你就知道她注定是吃這行的飯。

頗喜歡這部戲,兩個角色設定之間的強烈對比使這段似是而非的關係更加有趣,既似父女,又像情人。爆破中有細膩的交雜,不錯不錯!


20121104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我的兒子是惡魔)


一套很好看的電影!

這是一個有關一名「惡魔」的故事。Kevin 是 Eva 和 Franklin 的長子,第一次為人父母,Eva 在心理上還未完全準備成為一個媽媽,卻同時要面對時時跟她對著幹的兒子。在強褓時代已經哭個不停,孩提時故意不說話不學習控制大小便,完全不接受Eva  的關懷外,甚至特意說不同的說話去挑釁她--可惜的是,Eva 完全得不到先生的支持。Kevin 長大成一名青少年後,那種毫無同情心兼具破壞性的行為更逐漸變得可怕,而最終極的就是他精心策劃的校園大屠殺,亦且用同樣殘忍的手段殺死他的爸和妹。Kevin 因此被判牢,而一夜之間,Eva 亦成了全市人民的發洩對象--被唾罵被侮辱。而她可以做的,就只有獨自默默承受。

這劇本是以倒敍和插敍的方法去寫。其中一條線就是描繪現在的 Eva 的生活--孤獨,潦倒;而另一條線就是展敍自從她的兒子 Kevin 出生後的日子。鏡頭是不同在兩段時空中來回,只要比較留心一點就應該不會 lose track。這種雙軌進行的手法,能夠帶出 Eva 在Kevin大屠殺前和之後強烈的對比--由以往一個知名的旅遊作家變為今時今日有如過街老鼠的生活,當中的衝擊能令觀眾更投入 Eva 的感受。

編劇寫得好,導演的拍攝手法也十分出色,當中用到很多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令人聯想到血腥和暴力,彷彿為Kevin 的殘暴血案鋪路。配樂也很特別,當中最深刻的是用到著名的中樂<十面埋伏>(不是陳奕迅那首,OK?),那急速的琵琶聲伴奏著 Eva 和童年 Kevin 中那充滿張力的關係,簡直是完美的配搭!不能一一詳述導演的功力,但的確是勁!

編導好,演員同樣也是一流。最初看 Poster,覺得演母親 Eva 的 Tilda Swinton 樣子怪怪的,但看畢此戲更覺得就是她這張臉孔,使得 Eva 的性格更立體。演技當然好得沒話說。演 Kevin 青年的 Ezra Miller,就是在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中的 Patrick,只有19歲的他應該前途無可限量!因為他演得實在好!特別是分別看過他演出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都同樣能夠準確地帶出角色的精髓,希望在將來的日子可再看到他的戲。噢,還有一個驚喜的是演 Kevin 童年時代的那位小朋友,看樣子最多只有8-9歲,但為什麼竟然能成功地演出一個魔鬼般的小童呢!?

整個故事帶出一個問題:究竟是否有些人,真的人性本惡呢?好像 Kevin 般自小童起便活像個魔鬼呢?從電影看來, Kevin 應該是由童年時的一個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變成了長大後的一個大 Psychopathic/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他們缺乏同理心,以別人的痛苦為快樂,也不容易認錯及改過。性格障礙的成因還未有既定的答案,治療的方法也大概只有心理治療,但成效我也不太清楚。應付這類病人,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當他們父母呢!

(又說多了)個人真心認為這是一部出色的電影,感謝細佬竟然在中大圖書館借來,讓我可以免費欣賞到。有興趣可以買碟來看啊!


20121030

記得

「誰還記得 是誰先說 永遠的愛我」

陳子桂插上耳機,聽著收音機的廣播,漫無目的地在書局內閒逛著。忽然間,她聽到電台播著的一首歌,令整個人呆著。

「我們都忘了 這條路走了多久
心中是清楚的 有一天 有一天都會停的」

跟他分開了已經一個多月了,可是內心依然還未平復過來,她不斷反覆地問:六年的感情,怎麼可以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他是陳子桂的初戀,中學時間萌芽的戀情,當初的無心插柳,沒想到竟能維持到六年的光景。家人的反對,升學的問題,即使偶爾也會吵吵架,但他倆一直都把對方當作結婚對象,他們都以為會陪著對方走到最後。好不容易走了六年,大家都開始工作,開始有能力把多年來一起組織家庭的夢想成真的時候,竟然才出現裂縫。那段日子,彼此都心知關係中已經插下了一根刺,可是大家卻選擇逃避,裝作若無其事,竭力扮作一如以往般相處--事實是,「分手」這兩字,已經漸漸地在雙方的心底內浮現出來。

「誰還記得 愛情開始變化的時候
我和你的眼中看見了不同的天空
走得太遠 終於走到分岔路的路口
是不是你和我要有兩個相反的夢」


陳子桂跟他,一個當教師,一個當上了時裝設計師。一個愛安逸,另一個卻因為工作關係而要經常離開香港,甚至有機會需要駐外地工作。工作,給兩人帶來了不同的視野。他很想趁年輕時多往外闖,為自己的事業拚搏。陳子桂卻剛好相反,只想安定地組織個小家庭。兩人的目標開始出現分歧,大家在說著對方不明白的話。終於,要面對現實的時候到了--一個月前,他收到巴黎某時裝品牌的聘請書,條件是他要簽約及長駐在巴黎至少三年;陳子桂知道,這對他來說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她也同樣清楚,假如他飛往巴黎的話,他倆的感情一定沒辦法再維繫下去。

「我們都累了 卻沒辦法往回走
兩個相愛的人 等著對方先說想分開的理由」

那一天在咖啡室,大家都沈默著。勉強談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然而大家都知道最需要說的是甚麼。面面相覤了大半個小時後,終於,他開口了:「子桂,我想你和我都發現,這一年來大家走的路愈來愈遠。我很愛你,我依然很愛你,可是這一刻我卻不懂怎樣再走下去……或許我們都走到有點累了…可以的話,不如就把未來這三年當作這段關係的一個中場休息……為的是希望我們能走到更遠的路……」陳子桂一直不敢正視他,眼淚水已經一顆一顆地滾下來。她心中清楚得很,他這一走,便不再可能回頭;所謂的「中場休息」,都只是個讓大家比較好過的藉口。

「讓時間說真話 雖然我也害怕
在天黑了以後 我們都不知道會不會有以後」


就這樣,他就在一個月前帶著三年的合約,孤身一人離開香港到巴黎尋夢。那天陳子桂沒有去送機,卻硬不下心腸而接了他臨行前的電話。那通電話大家都哭得缺堤,大家也不願掛線,直至他要check-in 前的最後一分鐘才話別。六年的感情線,就在「嘟」一聲以後,就斷了……

************************************************************

好不容易,才捱過一個月。陳子桂閒來一個人無聊時就最愛逛書店,邊聽歌邊打書釘,偶爾還是會想起他。那天,她就是忽然從收音機中聽到這首歌,音律和歌詞都彷彿在說著她的故事。她努力記住那歌的曲調和歌詞,回家在網上找到這歌叫「記得」。她在 youtube 內找到了不同歌手的版本,她在一天內聽了這歌差不多有一百多次,熟悉得,連她也懂得哼「誰還記得是誰先說 永遠的愛我……」。

*************************************************************

不可以說這首歌陪過她最難過的日子,但也總算跟她一起領會了愛情的無奈。人大了,跌痛了,哭累了,揉揉眼睛,路還是繼續走。又跌跌碰碰了好幾次後,陳子桂終於遇上另一個能令她安心的他,那久違了幸福的感覺,令她心內很踏實。

在一個悠閒的星期天,陳子桂在他家中無所事事的時候,忽然看到朋友在 facebook 上分享了那首歌。她按了播放,熟悉的音符再次在她耳邊繞樑。子桂問他:「懂得這首歌嗎?」他擰擰頭說不懂。「歌曲的名字是甚麼?」他問。

子桂閉著眼享受著音樂。「記得。」她輕聲答他。

有些回憶,她不會忘記;但這次再聽,不再苦澀,不再灑淚;餘下的,是回甘的感覺。

「我和你手牽手說要一起走到最後……」


------------------------finished at 20121030 20:20


這的確是一首很動聽的歌,來聽一聽。




20121029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少年自讀日記)


進戲院看了一套不算熱門的電影。

起初看,一直以為這只是單純地有關男主角 Charlie (Logan Lerman 飾演) 的成長故事--一個十分內向文靜害羞的年青人如何從青春的掙扎中尋求認同,尋找自我。Charlie 剛升上 High School,開學的第一天竟然已經在倒數著畢業的來臨;對他來說最困難的不是唸書,而是社交,他沒有朋友,唯一的傾訴對象是他那不存在的寫信對象。難得地認識了同父異母的兄妹 Patrick (Ezra Miller) 和 Sam (Emma Watson),他斯文害羞的性格漸漸得到他們的認同而融入他們的圈子中;當然也包括很多青春期時的暗戀和 Puppy love 的過程。

當我以為這只是單單一套「純情少男求愛記」時,電影後段才開始交待其實 Charlie 沈寂內向的性格背後背負著的是更多的故事--原來他年幼的時候曾經被他的姨姨性侵犯,可是只有幾歲的他卻沒有把這事情告訴父母;同時,他姨姨亦因為車禍而喪生。就這樣,他就在不知不覺中把姨姨性侵犯他的事情壓抑到不為意的潛意識中 (Repression),但亦同一時間錯誤地以為自己跟姨姨的死有關。這些潛意識和意識中的糾結令他情緒很容易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亦解釋了他為什麼在某些跟暴力有關的場合會突然失去記憶。最後,Charlie 經過醫生的鼓勵下,終於把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釋放出來。

電影後段的交代令整個電影主題變得有意義得多,假如只是單純地講友誼講暗戀,我會覺得有點普通;但最後那個 twist 便把當中很多看似無意義的事有意思地串連起來,雖然感覺導演的重點還是比較著重青春期成長摸索那一部份(?)但其實這故事也有點教育意義,著實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些童年時發生過的心理創傷--例如被性侵,例如被虐打等等,這些對那小孩長大後的情緒,社交和性格其實都有著很大很大的影響。不要以為三兩歲時發生過的事情,小孩子長大就會不記得;實情是,他們這些記憶,是在他們自己不為意的情況下被推壓到意識外的範圍 (Repression),但當中那些情緒依然在牽動著他們,就像 Charlie  那樣。愛護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單單是身體上的壯健,最好還要確保心靈上的健康。

也談一談那三位主角,除了 Emma Watson 外,另外兩位我都不認識的 (後來才知 Ezra Miller 在 'Let's talk about Kevin' 中演 Kevin 一角!),但反而兩位男角的演出比 Emma Watson 要出色得多!十分十分喜歡他倆的演技,兩位都是九十後的演員,但技巧絕對是自然,成熟,夠真摯,特別是 Logan Lerman 演內心戲時的眼神,絕對沒得彈。至於 Emma Watson,她的角色明明是一個表面看似很 sociable但內心的自信很低的女生,可是在她演出下只剩了表面很受歡迎那感覺,卻不太感受到她那內心的脆弱;似乎,她那令人看慣了的 Hermione 式自信笑容,實在要在出多一點點力才能抹走。

不算令人有十分深刻的感覺,但總算一套清新的小品。出碟後有興趣可一看。


PS1:中文名叫「少男自讀日記」,想點???(是自。讀,不要搞錯)

PS2:在 Elements 的 The Grand Cinema 看此戲,開始了大概五分鐘後才有人跑過來把院內的大光燈關掉,差點以為要全程都要在如此光猛的劇院內看電影。那個負責關燈的人是睡著了嗎?


Intouchables


在考試期間一直聽到很多好評的一套電影。

內容大致是講述一名四肢癱瘓的富商 Philippe 聘請了一個出身貧民區兼且犯案累累的黑人 Driss當他的貼身護理後的故事;擁有無數財產的他內心其實充滿痛苦,相反身無分文的他對事情總是漫不經心,同時以非一般的方法跟顧主相處--就是忘掉他身體上的障礙,就把他當作一名普通人來看待。

未看這電影前,聽到很多人大讚這戲--雖然單看電影大綱也猜到是那種彷彿充滿正能量的戲種。無疑,在整個過程內,真的會看到 Philippe如何在 Driss 的影響下享受他未嘗過的快樂,亦看到 Driss 對他的重要性和他的 Driss 的信任。這些故事提醒了大家對待身體有障礙的人應取的態度,亦告訴大家別總帶有色眼鏡去看曾犯罪的人,都是很正面的信息。但坦白說,作為一套電影我認為它實在過份平淡,中間描述一件又一件事情,都令人像喝著一杯白開水般淡而無味,輕鬆但沒感覺;而且當中有不少場面都是隨隨便便就略過,例如 Driss 的弟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 Driss 非走不可?而 Philippe 更是主動叫他離去?這個我真的不太了解,是我領悟力低或是我太貪心想這部份的戲劇性可以更重?

可能事先的讚賞太多,看畢反覺有點失望。我可是看到好幾次都睡著了。


20121020

我的男主角--謝霆鋒


我的偶像--謝霆鋒。

由中學喜歡他,起初應該都是因為他靜仔有型的關係吧?!喜歡他那酷酷的性格和表情;沒錯,雖然是很 chok,但我好肯定,他絕對比林某chok 得有型!(畢竟他老爸是 chok王始祖)

到近年,知道他的發展,看過他不同的訪問,愈來愈覺得這個男人,隨了帥,他的魅力還來自他的承擔。有義氣有抱負又有真正能力的男人,在香港又有多少?他努力,不是單單為自己出名/賺錢,為的是電影業發展,為的是讓父母安心;而且即使成功後,也不驕傲不囂張(當然他本身已經有夠性格)。已經是兩子之父的他,雖然才只是三十二歲,那份成熟實在值得學習。

看過這專訪後才知道他這幾年常常堅持要拍一些搵命搏的電影場面,為的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招牌。雖然睇到心都痛,但依然會繼續支持!!

P.S. 好期待下一集!

我的中學好友

昨天跟一位好久不見的中學同學晚飯。

對上一次見面時,已經是兩年前的事--那時候,我還在聯合醫院實習;那時候,媽媽還在;那時候,才跟前一個他走在一起。

事隔兩年,中間也很少聯絡,直至最近才再次聊起來。

兩年後再次相聚,雖然大家有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朋友堆,不同的經歷;可是啊,卻一點生疏也沒有,依然能夠暢所欲言,說的都是心中真正的想法。

有時候,真的很感恩在中學時候認識了那麼多好朋友。我倆一個文科一個理科,一個好動一個好靜,從來沒試過同班,相信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有夠單純白痴--誰想到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自中三認識了以後能夠繼續友好下去?

維持友誼還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以往唸書時天天見面的朋友,在開始工作後還能夠三個月見到一次面已經算不錯;坦然,有時候我也是個懶惰的人,也可能會有點重色輕友的時候,再加上偶爾的考試等等因素,要跟朋友保持聯繫絕對需要十分的心機和一百分的時間分配。起初也會擔心某些朋友在疏遠了以後就很難再溝通得上,但誰知道呢?不好好去試的話才一定不可能再繼續這段友誼呢!

晚飯後我們走到海傍吹風聊天(因為那餐廳實在太吵,吵得我們幾乎要以嘶叫的聲線才能聽到對方的話),一來到海傍,少不免就會談到那些年。才是十八九歲時的我們,曾經在7-11買過一大支 absolut vodka 和橙汁帶到文化中心旁的樓梯去,企圖自行混出疑似 Screwdriver 的飲料--結果當然是好難飲啦!已經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但依然印象深刻。可惜的時,當時的其中一個同學,在這幾年間竟然完全斷了聯絡;摸不著頭腦,有點唏噓,有點無奈。

昨天聊得很開心,希望我們也能夠找到自己心中喜歡的事,一起向著目標努力!


20121017

兩件事。隨想。

今天知道了兩個消息,令我感覺怪怪的…

第一個消息是跟一位病人有關的:

記得我在<一個人的童話>一篇中提及到的一位以為自己是特首的老病人嗎?

據我記憶,他一直的身體都是壯健的,六七十多歲,活動自如,沒有甚麼長期病患,隨了有一次因為肺炎而發燒外也沒有其他多大問題;直到上次我當值時還跟他有說有笑,他還記得我的稱呼;

豈料今天從同事口中得知,他最近被發現患了肺癌,根據紀錄,應該已經有擴散,亦即是屬於末期階段;

收到這消息的一瞬間,我感到十分錯愕;雖然他已經上年紀,但相對地還算健康;他是老人組中少有能夠記得我姓氏的病人,即使他不太喜歡調房但也總算十分合作,每次都很可愛很有禮貌地跟我對話--儘管他說的話都是妄想,而且年輕的他也真的兇猛無比,但現在的他也算是個討人喜歡的病人;所以知道這壞消息後也有一絲可惜的感覺……不知道,他可會捱得過那辛苦的化療療程嗎?希望他一齊安好。

至於另外一個消息,就是有關山林道麥當勞今天後結業的事。

我是到晚上十一時多才在 facebook 上知道此事。山林道的麥當勞不是一般的麥當勞,它在我中學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一角:午餐啦,放學後跟同學閒聊啦,UYL跟組員開會啦,甚至長大後也會拍著拖到那裡吃雪糕去。學校附近和山林道一帶這近年來已經改變了不少,但麥當勞卻一直都在--那牢固的地位能令你安心地相信它會一直在身邊;每次逛街走過那裡,也總會想起唸中學時的光景,全都是愉快且帶喜悅的--全香港只有這麥當勞能帶給我這感覺,比我家附近的更猶重要。但你可知道,這世上沒有不變的事,地轉山移,當時代廣場戲院也被遷拆時,單單一個麥當勞又能逃一劫嗎?這使我的無力感變得很重,彷彿一切自己喜歡的人和事都在一點一滴地流走;剩下的,就只有腦海中的回憶。

忽然幻想如此一幕--某某年後的一天,我牽著我的孩子,經過山林道麥當勞的舊址(也許成了珠寶店,也許成了名牌店)時,我會指著這地方跟他說:「這裡以前曾經是很大間的麥當勞,有兩層高哦;媽媽中學時最喜歡到這裡跟同學們吃吃雪糕,聊聊天,很高興的呢!不過在很久以前它就被拆掉了……」



隨著成長,發覺生命中有很多事總在你不察覺或是不情不願的情況下消逝;學會接受這份無奈是人生一大課題呢。


20121014

黃子華棟篤笑--洗燥


不得不讚的好 SHOW!

不算他的最忠實 fans,看黃子華的棟篤笑,從<越大鑊越快樂>開始,已經總共看了四次,歷共五年。好記得第一次看越大鑊越快樂>時笑到翻肚的場面,因此對他的棟篤笑有十分好的印象;第二次看的是09年的<嘩眾取寵>,印象不算太深;到了二0一0年,是他自1990年首個棟篤笑後第20個年頭,由伊館首次移師到紅館來個<娛樂圈血肉史II>,也真算是可喜可慶;不過場地是大了,距離卻遠了;亦因為期望愈來愈高,對於<娛樂圈血肉史II>我是有少少失望的--難道黃子華快要江郎才盡了嗎?

今次很早前其實已知道這場棟篤笑的存在,一直心癢癢很想買票,可是身邊又沒有什麼人有特別興致想要跟我去看;公開售票那天我有嘗試click到城市電腦售票網的,不過當然大擠塞到伺服器又 down 了啦;就這樣,在我都以為自己跟這場表演無緣的時候,Thank God! 竟然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認識到一位可以幫我買票的朋友!

就這樣,我就跟我的best friend A小姐和另外兩位朋友一起欣賞這埸棟篤笑。這次坐的是$480區,距離近多了,投入感也大很多!開場前和間場中,黃子華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套短片給大家欣賞,我覺得十分OK!!故事帶點天馬行空,夠新鮮夠特別;有一刻不禁暗想:黃子華會否成為香港版的 Woody Allen 呢?(大家同樣都是由棟篤笑起家嘛~)

終於終於等到黃子華出場!!而這次,一百分的黃子華終於回來了!每一句笑話都真的度到盡!即使是即場爆肚應付觀眾不同的反應,都可以笑死人的!我自己就幾乎3小時笑個不停,身邊的朋友也應該笑得很開心!這場騷完完全全能感受到黃子華在棟篤笑的功力和地位,黃子華=棟篤笑,這位始祖可真不是浪得虛名呢!!!

希望兩年後依然有機會再在紅館見啦!!

PS:報紙說他可能會再跟佘詩曼合作<絕代商驕II>,希望是真的啦,好想再看他的劇集呢!


閃電傳真機年代兒歌金曲串燒Medley!!!!



看到這個好正的 youtube!

簡直是童年回憶!!!(不小心透露了年齡 LOL)80後的朋友們沒可能不懂呢!

以上有不少歌都是我當年心中的「金曲金獎」來的!

好懷念小時候看看卡通片唱唱兒歌的日子,那時候的每年暑假尾聲,我可是十分期待「兒歌金曲頒獎典禮」的!


20121013

消失的子彈// Annie Hall

好久沒看過電影!!為了準備考試一直沒時間看戲,對上一次已經是八月中的那套<無聲吶喊>。。。考試這回事實在太不人道!

直至最近終於看了兩套戲。

第一套是謝霆鋒加劉青雲的<消失的子彈>


哈哈哈,不用解釋也知道我是為啥入場看這這電影!第一天在地鐵發現這電影的 Poster  我已決定非看不可!最終在中秋節那天還了心願 (Yeah~~)。很典型的中港合作電影,帶點懸疑加推理的情節。不知怎的劉青雲加謝霆鋒的配搭,有點像 Sherlock Holmes + Watson 的感覺。整套電影我認識的演員就只有兩位主角,飾演兵工廠大老闆的廖啟智,還有超級客串連對白就沒有就被老婆殺死的錢嘉樂,總共四個(咁大把),其他的都是一堆配音的中國演員。劇情來說只是剛合格,推理式的劇情總不致太悶,但其實當中有很~~~多沒有解釋或自相矛盾的犯駁位呢……爆破場面又沒有幾多,嗯,那我究竟為啥要看這套戲呢~~??

哈哈,都說喜歡一個明星是盲目的嘛!!!

************************************

至於另一套是昨晚剛完成的 <Annie Hall>


這是 Woody Allen 在1977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為他在電影業上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也為他帶來了4項奧斯卡殊榮,其中包括 Best Picture。

嬴了這麼多讚賞,靠的不是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創作。這只是個很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天生是個悲觀者的愛情故事。沒有俊男美女,沒有漂亮外景。有的,是這180分鐘內的每一句對白。鑑於我的英文不算十分好,還有對外國很多著名的作者或是文化不太熟悉,當中有不少內容我都get 不到什麼弦外之音。但當中常常提到 Freudian 的理念也總算明白,原本是沈悶的佛洛伊德的理論,在Woody Allen 手中竟也能成為有趣抵死的對白。

分享一些好笑的quote~

Annie Hall: So you wanna go into the movie or what? 
Alvy Singer: No, I can't go into a movie that's already started, because I'm anal. 
Annie Hall: That's a polite word for what you are. 



Duane: Can I confess something? I tell you this as an artist, I think you'll understand. Sometimes when I'm driving... on the road at night... I see two headlights coming toward me. Fast. I have this sudden impulse to turn the wheel quickly, head-on into the oncoming car. I can anticipate the explosion. The sound of shattering glass. The... flames rising out of the flowing gasoline. 
Alvy Singer: Right. Well, I have to - I have to go now, Duane, because I, I'm due back on the planet Earth. 


Alvy Singer: It's mental masturbation! 
Annie Hall: And you would know all about THAT, wouldn't you? 
Alvy Singer: Hey, don't knock masturbation! It's sex with someone I love. 




有興趣的話可以一看,對Woody Allen零認識的人不需要看,Woody Allen 迷的人應該要看~!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電影想看,趁最近有空要多看一點!!

女人愛靚唔愛命?

為了考試要放了大概兩星期假,想不到在短短兩星期內,社會上竟接二連三發生了很多人為的傷亡事故。其中一宗,不用說,就是南丫島的沈船意外,事情究竟牽涉誰錯誰對,某某誰又有否趁機在政治抽水,都不是我想討論的事;死者而矣,僅希望他們的親友和有幸獲救的人,能勇敢生活下去。

今天我想討論的是第二宗絕對是人為的事故,有留意新聞的,特別是女人們,都應該會知道--就是 DR醫學美容集團的靜脈注射導致四名女士出現敗血性休克(Septic Shock),甚至其中一名受害人已經不幸離世。

作為一個女生,我十分同意,愛美絕對是女人的天性。臉上的一點雀斑,一粒暗瘡,或是一條面毛,人人都得以誅之。坊間上甚麼面膜,化妝水,眼霜等等應有盡有,讓大家時光倒流十年又得,二十年又得,得左;日常保養還未夠啊,閒時還要定期做 facial,傳統式的手部護理,到現在的 laser facial,微針,甚至局部注射 botox 和玻尿酸作微整形……真的你想得出的都有,女人錢多易賺!近年隨著美妝 blogger 的興起,有不少美容集團或中心都送出免費試用,靠著這些比較有知名道的 blogger 作宣傳;我也曾看過某位著名 blogger 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當不同所謂「醫學美容」療程的白老鼠的過程,每次都說「是經由醫生詳細分析/解釋」,「效果顯著」等等;看著她的勇氣,我心裡不禁寫個「服」字!亦可看出普通市民對打著「醫生」旗號的「醫學美容」有著十分信心。

但,又另一方面,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來說,對於坊間這些療程的原理和真正效用也心中打個問號。當然我也不致於會逐樣護膚品的成份去仔細了解,但對於具「入侵性」的療程我就一定不會做,例如微針,例如各種的注射;有時覺得真不解,為什麼一般人對於因病要被醫生抽血或打針已經覺得是天大的事,但經靜脈注射「美容細胞」卻能夠從容面對……難道,「美麗」兩字能蒙蔽眼晴,腦袋和理智?

現今美容和護膚的產品的發展以幾何級數遞增,都並未受到很嚴格的監管,只有消委會很偶爾的抽養調查才會找到某些有毒物料超標,但背後還有很多很多大家忽略了的資料。其中有一次跟位朋友在無聊的情況下,到網上尋找一種雜誌上聲稱有美白去斑功效的新成份,才驚訝地發現這種成份是有機會致癌的!這實在是令人擔心。

DR集團這事件雖然十分不幸,可卻是對全港女性和政府敲響了警鐘,多加留意這些如雨後春荀的美容行業,因為這次牽涉到的是人命!你看DR集團負責人那副「與我何干」的態度有多冷血,枉他還曾是醫學院的畢業生,現在為了賺錢竟不顧客人的生死,特別感到丟架。而負責進行注射的醫生,在替人注射前有想到有好好想過後果嗎?她可知道,來光顧的客人是對她投下百分之二百的信賴?

念大學時會教 Ethics,即使什麼都不記得,也不會忘記其中一項宗旨是--Nonmaleficence,亦即是 Do No Harm--你醫不好一個病人也好,也千萬不可以對他們的健康做出有害的行為。希望這一類事情不要再發生,也希望政府快些研究如何規管這一行業--畢竟要付上性命來留住青春,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R.I.P. to the deceased victim.


20121003

人生無常

這幾天看新聞,全都是有關南丫島撞船意外的消息。

有的新婚夫婦兩口子全部罹難,有的還未收到子女的消息……看著他們的焦急和傷痛,每讀一段字就有心酸的感覺。

人生無常,看似很理所當然的人和事可以在下一秒中突然消失,哭不回搶不來。

老套也要說一句,請珍惜身邊人,特別是你的家人。

Rest in peace.


20121002

Please pray for them..


香港發生了開埠以來最嚴重的撞船意外,很多傷亡,還有很多人失蹤……

本來是高高興興地去賞煙花,卻發生令人痛心疾首的意外……

可以的話,剛好看到這一段的話,不管你有什麼信仰,都請為他們禱告…也希望蛙人的搜救工作能安全進行…


20120929

好久沒提生活的點滴
但快要連我也頂不順自己了


我是在慢性自殺是不是?

讀書-->悶-->沒心機-->口痕-->吃零食

基本上已經不是真心因為饒咀而吃,而是因為沒事幹
好。恐。怖。呀!!!!!!

要到何時何日才能從這個輪迴逃走出來?

/。\


20120926

星期一。藍雨




這是個討厭的星期一。

剛過去的周末,跟他狠狠地吵了一場很兇的架。他的冷淡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他逃避問題的態度令她生氣,也令她無奈。關係維持了快兩年,第一年的時候像對糖痴豆,總是出雙入對;來到第二年,是已成了習慣的原因,或是因為彼此都忙碌,拍拖變得公式化,一星期吃一頓的晚飯,沒有火花的交流,淡而無味的對話,然後每次晚飯都是以各在看各自的 Iphone 作結……

她嘗試過很多方法去重燃這段愛火,但一隻手掌總不能自己拍響,儘管她如何落力,如何勉強地擠出笑容,內心深處的她知道--她已經受夠這關係了。

一雙會吵架的情侶,至少也有表達心聲的機會;可是他倆卻比鏡面更沒有漣漪;直至剛過去的星期天,她終於忍不住把所有心底話一次過爆發出來,所有不滿唏噓失望,狠狠地一瀉而出。假如說這是一場很兇的吵架,也只是對了一半,因為只有她在單方面很兇地說話,對家的他依舊是那無可無不可的樣子,安靜地望著她--即使她甚至激動地提出了分手--他同樣一副無奈的表情,然後甚麼也沒有表態。

「他究竟是想怎樣?」這個問題一整天在纏繞著她。哭得雙眼發腫,還沒有機會好好喘息一會便要上班。眼圈深了,就加多一點遮暇膏;眼蓋腫了,就塗多一點深色的眼影;臨出門前照照鏡子,看到這個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盡量使自己看起來更精神一點的倒影,她連咧嘴一笑去為自己打氣的心情也沒有。

回到公司都是做點行常的工作,沒精打采地打打字,懨懨悶悶地對對文件,整個人根本就心不在焉。她每隔兩分鐘便看一看 Iphone,為的是他來求和的信息,可惜卻沒有,甚麼消息也沒有。她由期待變緊張再變失落,下班的時候,基乎是拖著一副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已。

當她剛離開辦公室,正想得入神時,頭上忽然落下豆大般的雨水,漸漸愈下愈大,即使有帶傘的人也被淋濕,更何況是沒打傘的她,唯有半帶跑半帶跳地在簷蓬間走避。在那連綿不斷的雨絲中,頓時間,她忽然好像失去了方向;她向來都習慣每逢星期一都跟他吃飯,為了予人感覺灰藍色的星期一打打氣;這個連續了快要第一百次的習慣,卻忽然都中斷了……她討厭極了這個星期一,她厭倦這累人的戀愛輪迴,她也從來都不喜歡下雨天;上天卻像捉弄她般將所有事情安排在同一天發生……想到這處,忍了一天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她不顧雨勢,直接就往前走,索性就讓雨水和淚水混和在一起。雨水毫不留情地打在她身上,她的眼淚也更兇地湧出來。她不知道方向,也不顧途人的目光,只知道一直走一直走……直至前無去路,直至筋疲力盡。

會再等到下一個放晴的星期一嗎?

---------------------------------------------------Finished on 26/9/2012 00:01

這篇的誕生本是因為經過昨晚一場大雨後,想寫一篇跟下雨天有關的;原本找來「我真的受傷了」來刺激思維,不過今晚再續寫時忽然想起 Carpenters 的 Rainy days and Mondays ,覺得反而更有感覺…



Hanging around, nothing to do but frown
Rainy days and Mondays always get me down.......

Enjoy!


20120924

List to watch

For my own reference
So many movies that I want to watch in theatre, but not enough time & not enough companion
Please let me know if any of them is available in HMV/ anywhere else :)

Moonrise Kingdom
Intouchables (閃亮人生)
To Rome with Love (情迷羅馬)-----My favorite Woody Allen's!!!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The Lady
The Iron Lady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A Seperation
A Dangerous Method
The Help
桃姐
Drive (not completed but not interested to finish it neither)
Shame
The Tree of Life
J. Edgar
Biutiful
春嬌與志明

20120922

土耳其之旅-Cappadocia 篇 Part III

 <慘了還只是停留在 Day 1 @@>


吃過午飯後,又再走上我們那十人小巴,往下一個景點進發。

接著的是 The Village of Yaprakhisar,雖然叫作 Village,但在我們參觀已經是荒廢了。這地方有什麼特別呢?



不要少看那一座又一座奇形怪狀的石,中間那些洞穴就是村民的居所!他們沒有被地勢的崎嶇打敗,反而索性依山而建,就在山內挖建自己的安樂窩。人類與大自然並存,作有限度的開發,卻又能保存到大自然的天然生態,古代的人比我們更懂保育。

照片不是拍得很好。。請見諒 ^^"

連木門也被保存得好好的
相片照得不多,也是因為質素不是太好所以就不貼了。但不知道有沒有眼利的朋友們覺得這些山山石石有點面善?(應該都很難認到)原來在 Star Wars 中經常出現的野曠場景設計,就是取材自這裡!(有些傳聞說是在這裡拍攝,導遊澄清了其實不是,他們是參考了這處而再在別處重建起來)在石中走來走去的時候,想像一下有幾十隻飛碟在頭上飛過,一些 Jedi ,Master Yoda等等拿著 Lighsaber 在對戰著,嘩,好刺激呢!


馬不停蹄了一整天,終於來到觀光的最後一站--

Pigeon Valley


你可能會問:等等……又是啡啡黃黃的奇石?沒錯!整個 Cappadocia 就是因為這些特別形狀的石而聞名,花名「奇石林」嘛,難道只有一兩塊麼?我旅遊的時份是冬天和春季交替之時,冬天的積雪開始溶去,啡白色的石上蓋著點點白茫茫的雪,多美;而且這裡的石又跟剛才的有不同的作用……

除了是枯枝控,我也喜歡堆在一起的碎石


來個特寫看一看,整個山頭都佈滿一個一個小洞,原來人們為鴿子建造的藏身之所。我忘記了起鴿子洞的原因了,但同樣地,為動物們在野外建立居所,讓白鴿們自由地飛翔,當時的人真的很會跟大自然和平相處呢。


直至在 Pigeon Valley,我在 Cappadocia 只不過停留了不足十二小時,但沿路的風光,出人意表的「建築」比起 Istanbul 那宮碧輝煌的宮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來自城市,旅遊時就愈想往野外走,看看在這同一個天空下,擁有著如何截然不同的風景。


該晚很早便回 Hostel 休息,我們入住的是一座 Cave hostel,亦即是在山洞中的民宿!



不是甚麼豪華酒店,只有簡單的兩張床和浴室,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浴室內有足夠的暖氣,清潔又整齊,包早餐而且有接收力很好的免費 Wifi,價錢亦十分合理,算是不錯的選擇。同伴 P很早就睡了,我在臨睡前獨個兒聽聽音樂,寫寫 Postcard,跟香港的朋友聊聊天,整理及回想一下當天的行程和思緒;正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旅遊真諦啊~~!

TBC......


土耳其之旅-Cappadocia 篇 Part II


<嘩…拖到海枯石爛…>

第一天我們參加的 local tour 叫 Green Tour,是透過我們的 hostel 即日報名參加的。後來我們發現當地的小型旅遊社都有提供差不多的一天團,主要的路線就 分別有 Green Tour & Red Tour;紅紅綠綠怎樣分我都不清楚,不過我看大部份旅行社的路線都大同小異就是了。

第一站就是上一篇所提及到的 Gerome Panorama,相片照得不多,亦攝得不好看,因為只有親身感受才能知道當中的氣勢。

在 Cappadocia 有很多地下的古城,當中很多都是基督徒為了避開追捕而建立起來。它們雖然簡陋,內裡其實四通八達,也有細心的設計,例如通氣,走難等等,甚至連教堂或墳墓也包括其中。


這就是其中一個我參觀了的Underground City


地下城的通道大多像這樣,又斜又窄,真的肥多少少也走不過!


有光,就有希望
這就是地下城裡唯一的通風氣窗。看著這小小的洞口,假如我是住在地下城的人,這點光芒也應該就是重回地面的一點希望吧。


這其實是一個用作教堂用途的空間,雖然空空如也,卻也有其裝嚴的感覺。

這個 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差不多有60米深,亦即是5層樓之高,是 Cappadocia 內最大的一個地下城,大得可以容納到二萬多人,可想而知內裡的規模有多大!在那裡玩捉迷藏,應該一年也不會被人捉到!


參觀完地下城後,就由地底就到高原。

其實也不是十分高的地方,但就足以讓我們腑瞰 Ihlara Valley。


枯竭色的土地,冬日在河水上的折射。好喜歡這充滿冬季的氣味。



如果可以的這,真的很想可以在這河邊遠足。沒機會散步,但喜出望外地,竟然可以在河邊享受午餐!



在河中的餐桌!!!好想坐在那裡吃飯呀!


從沒想過自己可以親身到這些彷彿只會在紀錄片中出現的地方旅遊呢!

我不懂如何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只能很單純地寫下,我那一刻真的很開心!或許是我對枯枝的喜愛,或許是我對冬天的偏愛,或許是我對那川流不息的河流的熱情,總之在那中間走著的每一步,都特別輕鬆特別舒適~

團友們的步伐

我們的餐館

吃的都不是山珍海錯,卻覺得份外美味。很多時候,我們收入記憶的並非是食物的味道,而是那一刻的心情,同桌的伴侶,和用餐的環境;一百分的感覺,即使食物再普通,也會留下一百分的回憶。


TBC..........

20120917

大掃除

<網絡圖片>

收拾了好幾天之後,終於把所有雜物分妥到不同的地方去。
最後清理的,就是一堆 Accessories
情況有點像以上的圖:零零碎碎的耳環,一些頭飾,一堆手鍊,還有好幾條項鍊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收拾自己的飾物,以往呢,把每一件飾品拿起來端詳一會,想想:可能可以在什麼什麼時候怎樣怎樣配襯到某一種風格,於是又把它們逐一放回去,繼續封塵。
但今次,卻是能夠狠狠的把極少穿戴的一一掃進垃圾桶裡。

十幾至二十幾歲的年月裡,總花上了很多的時間去認識自己,找尋自己的風格,為自己找定位。
好歹也快到二十中段,慢慢地,也開始對自己的個性有一定的熟悉。你漸漸知道甚麼會比較適合在這個階段的你。以往曾經很喜歡的,現在配襯起來或許已經變得格格不入,不論你怎樣勉強配合,放到身上去時,那「周身唔聚財」的感覺自然會告訴你:這,並不適合你。

人要往前走就要跟舊的說再見,曾經試過了很多,但不一定所有都能你感到舒適。不喜愛的,就拋掉吧。要不然,留下一堆數年也不用一次的飾物,那跟收集廢物,有什麼分別?


20120916

痛愛



某一晚當值,收了一個年輕女病人,入院的原因是服藥企圖自殺。

她二十多歲,是個專業人士,外貌甜美中帶點孩子氣。我沒有太詳細了解她的過去,大概知道她曾經也因為跟前男友分手而導致抑鬱症。上一段情傷好不容易癒合了,半年前認識到現任男友,「跟他一起真的令我好開心」,她說;「我好久沒有真心笑過,是他令我再次感受好像小孩般無憂無慮的感覺。」那一段日子,她的情緒很穩定,更能夠同時應付工作和繁重的工餘進修。

「我們明明很好的,不早前他還跟我慶祝生日。忽然間,這個星期一就在 Whatsapp 中跟我提出分手……」男友突如其來的分手令她晴天霹靂。她不住打電話給男友嘗試挽回,可是要不找不到他,要不就受到冷言冷語的對待。「我做錯了些什麼?我不介意他學歷收入比我低……只要跟他一起快樂便足夠了。我做錯些什麼他要這樣對我?」她變得歇斯底里,情緒在幾天間急劇轉差,她失眠,也嚥不下食物,沒有上進修課,連工作也要告假。

「完了……失去他,我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有他才能令我快樂…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再幫到我…」她思想愈來愈一面倒,終於鑽了往死胡同。她認為失戀後,甚麼希望都沒有,自己生存也不再有任何意義,於是便起了自殺的念頭。最後甚至化成行動,把手中剩餘的藥全往下吞。

是幸,還是不幸?出乎她意料之外,她沒有生命危險,還是存活下來。

我跟她問症那一刻,她尋死的決心,依然旺盛。

面對著哭成淚人的她,隨了輕輕說幾聲話外,我知道,在那一刻我說什麼她都不會接收得到。

失戀後,真的會變得什麼也沒有嗎?
失戀後,真的會如她那一刻所想,整個世界會崩塌下來嗎?

戀愛令人愉快,失戀也固然很痛,而那種心痛亦只有曾經嘗試失戀滋味的人才懂。不過,不同的人在承受痛楚的能力上,亦各有不同。同樣的愛,同樣的苦,為什麼自己總好像比別人跌得傷?分別並不在於大家對愛情有多投入有多認真,反而是你對愛情以外的東西有多看重。

「愛情是我的所有!」「我的整個世界就只有你」這些常常在愛情小說中看到的句子,聽起來,多浪漫,多盪氣迴腸。但事實又真的可能嗎?健全的人生就像一個蛋糕,工作愛情學業家庭朋友等等,總要分上一份。戀愛時,或許愛情會被分得較大的一份,但終歸也不是全部;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難道會因為你是否單身而有所改變?

也許大家都曾當過朋友們的愛情顧問;很多事情,很多道理,在我們充滿正能量時總能娓娓道來,但為什麼到自己遇上雷同的困局時,又鑽往死胡同去?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連思考模式都變得偏執,彷彿用了叮噹的縮小/變大的法寶,忽略身邊美好的事,卻把負面的一面不斷放大,於是情緒就像一條往下的旋轉樓梯,跟著愈轉愈下。

這條旋轉樓梯,是要靠點力量才能走出來。沒有誰能保證誰如何不會再失戀,痛過了哭過了買醉夠了,就要學習重新站起來。你不是愛情小說女主角,這世上也沒有痛愛。為一個已經不再愛你的人自殺,有什麼價值呢?


失戀應該要聽的歌,不是「痛愛」,而是「爭氣」!


20120902

酒精與她

「為什麼喝酒?」

「……」她看了我一眼,閃爍的眼神又再往下望。

接著是一連串的沈默。

「能夠留意到有甚麼事情會令你特別有喝酒的衝動嗎?」我將雙手離開鍵盤,盡量將集中點投放在她身上。

「有煩惱的時候……」她終於開口,但頭依然往下垂。「最近工作的合約剛滿,公司卻不跟我續約。我為找工作的事情煩惱,阿哥卻罵我沒用,是廢物……」

我留意得到她邊說話的時候,邊不停地搓弄雙手,亦不敢跟我有直接的眼神接觸,這些都是緊張的表現。

*******************************8

坐在我跟前的是一個廿來歲的女生,瘦削的身型,染了一頭淺啡色的頭髮。跟她認識只有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牌版上記載她有 Alcohol dependence,亦即是有依賴酒精的習慣。第一次見她的時候,我嘗試了解她最近喝酒的習慣。那陣子,她一星期起碼有三四天都喝酒,自己一個人在家中無所事事,心癮一起便不住地喝酒;雖然只是當兼職的工作,仍有時候會因為宿醉而要告假。她也留意到酗酒的問題,也有想過戒酒,可是她因為擔心自己不能適應新的醫護人員,所以一直都不接受轉介至戒酒小組。在忙碌的門診內,我們可以做的其實很少,我跟她解釋一番戒酒小組的好處後,她再以同樣的理由婉拒,那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由她離開我的房間。

當我再多看一兩個病人後,門診的同事告訴我剛才某個病人想再多見我一會。剛巧下一個病人還未到,於是我就跟她再見面多一次。坦白說,我是有點驚訝的,因為我沒想到她竟然會回頭,到底她想再討論些甚麼呢?

她進來後,眼晴依然只往下看。但她卻主動開口起來,說她其實也真的很想把酒精戒掉,可是她真的未準備好去迎接新的醫護人員。

「有其他方法可以暫時幫得到我嗎?」她問。

戒酒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處理對酒精依賴的病人也是需要十二分的留神,一來要留意他們的 withdrawal symptoms,亦即是「吊癮」的症狀;二來戒酒並不是一項單靠藥物便可解決的問題,更多時需要心理的輔導相輔相成。

在往後的覆診,我每次都盡量運用自己僅有的技巧去跟她討論喝酒的問題。坦言,因為時間有限,可以討論到的其實不多。有些人可能會想:她假如真心想戒酒的話,為什麼不接受真正的戒酒服務,甚麼焦慮緊張都是藉口吧?!事實卻非如是,她的行為就是最直接反映她的認真和她的誠意;例如我叫她回家後寫下喝酒和戒酒各自的好處和壞處,她每次都會在覆診時自動自覺交出「功課」。你會感受到,她真的有為自己在逐步努力。

在見面過好幾次後,從她曾跟我說過的話裡頭,看得出她是個對自己的信心極低的人--那管她曾到外國留學,家境亦不錯--而我推斷那可能跟她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缺乏信心,因此做每件事都額外緊張;而當要面對的壓力大於她自以為自己能力所能應付的時候,她就選擇了用酒精以作逃避;久而久之,就成了個惡性循環,慢慢身體更因為對酒精的依賴而產生上癮的徵狀。這些都是植根甚深的問題,需要的是更深入的探討和心理治療;絕不是一朝一夕,亦不是在一個連花上十五分鐘跟病人會診也算奢侈的門診中可以解決得到的。

很感激她對我的信任,也很高興看到她的努力。在半年就轉一次主診醫生的情況下,根本我無法得知這一時三刻的話能否為她帶來甚麼長遠的轉變;但至少,希望在餘下的數個月內,能將她跟酒精的距離拉遠一點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