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電影分享-國語」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電影分享-國語」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70208

我的少女時代

這邊廂說自己沒看過這電影,一眨眼就在 youtube 找到了。一開始看電影,就停不下去,一直看到劇終。

隨意寫幾句感覺....

雖然都是中學的初戀故事,但這套跟「那些年」不同;「那些年」的結局比較配合現實,成長分離以後,通常只剩下遺憾;至於「我的少女時代」,不單中學那一段比較戲劇化,就連結局也是。。。那個重遇,根本就是童話故事吧,現實中會發生的機會率應該跟中六合彩差不多。

BTW, 看到王大陸變成了言承旭,真係心都離一離。

不過很喜歡 Hebe 唱的主題曲就是了

最後,通常看完這些甜蜜曖昧故事後都總會有點失落感,因為不知不覺投入了角色,接著又會不知不覺把情感投射到某人上。曖昧,從來都是任何關係中最享受最深刻的時光,因為有想像空間的東西都會特別引人入勝。然而,一段成功的關係總不能永遠停留在曖昧階段吧;假如從曖昧的薄霧中走出來,坦誠相見以後反而不能繼續走下去,那只是証明這個人根本不適合你--但偏偏犯賤的人們就最愛回味這些遺憾收場的愛情。光明正大也好,偷偷摸摸的也好,曖昧不可能玩一世,任何人都終歸會變得平淡。

然而,平淡,也是一種福份。


20140907

<一生一世> 不常在身邊,卻永在心上


看這部電影前,我糾結了好一陣子。

作為一個謝霆鋒的粉絲,他有電影我當然想入場支持他;但另一邊廂,不停在 facebook 看到宣傳片/劇照中他和高圓圓的親蜜鏡頭,(甚至有床戲!!)又有點不是味兒。。。而作為盲粉的我,最終也是買了戲票,上映的第一天就捧場!(其實要多謝的是我男友!明知要陪我入埸看謝霆鋒,也幫我買飛 ^3^)

故事大綱--青梅竹馬的安然(高圓圓飾)和趙永遠(謝霆鋒飾)自小學已經邂逅,命運的捉弄令大家一次又一次分離,一次又一次重遇,卻又一次又一次錯失對方。其實故事主線真的很簡單,除了小學那部份用了小演員外,高圓圓和謝霆鋒要將角色從十九二十歲一直演到廿九三十歲。雖然個人覺得電影中某些橋段有點老套,而節奏也略嫌有點慢,但也很喜歡這種跟著趙永遠和安然一起長大的感覺;看著他們從無憂無慮的青澀少年,到後來各自飽歷風霜,臉上都留下了不同的烙印,也許成長比起愛情更令人無奈。特別是安然一角,她本身在北京是爸爸的寶貝女,是醫學院的高材生,但在九十年代是移居美國,變成人離鄉賤,洗碗侍應甚麼的工作都要幹。相對謝霆鋒,高圓圓更多機會發揮內心戲。

另外,這始終是內地主導的一部電影,很多部份香港人都可能難點有共鳴--例如小學生的紅領巾;聽著謝霆鋒和林雪不停說國語,又加上背景音樂都比較近內地的口味,各種原因下可能會難一點投入和被感動吧。但有一點卻是無庸置疑的,就是導演鄒佡把高圓圓拍得很美;謝霆鋒當然也帥,不過即使作為粉絲的我也覺得他今次電影太過 chok。(但,他真的操得很 Fit!!!)剛在百度搜尋到導演的資料才發覺這是她第一部正式執導的戲,之前都只是當製片人,可能也能解釋到她極度沉迷某些唯美沙龍照般的畫面的原因吧。

其實看畢這部電影後,腦海中想起了另一部類似的電影 One Day,同樣也是青梅竹馬,同樣也是隨著成長而離離合合。人生在成長或愛情路上都會遇到不同的人,能夠在多次分離後都一直把對方放在心上的,絕對不容易。

但願大家也能找到那個一生一世的人。


PS:
雖然謝霆鋒依然很靚仔,亦愈來愈成熟,但似乎他這種成熟和妥協卻令我心目中的他有點褪色.......坦白說,看畢這套大陸味濃的愛情片,我好掛住<戀愛行星>中謝霆鋒和林嘉欣的一對(電影海報一直強調謝霆鋒十年後首部愛情片,那對上一套應該真的是<戀愛行星>了)。還記得其中一幕就在當時盛極一時的聖誕嘉年華拍攝的,投入感比實在比北京強得多。

20140831

<等一個人咖啡> 獨一無二的味道



終於,喝了這一杯咖啡。而我昨晚喝下的這杯,名字叫「一抹清風」。

一直七上八落好不好看這電影,有些時候我變得很怕一些很作狀又陳腔濫調的愛情故事,這個電影名是有點令我卻步;但身邊的好評卻愈聽愈多,再加上「那些年」的餘威令我好想再看看九把刀有什麼新把戲。一開場接二連三的搞笑位實在令觀眾很快投入到李思螢的大學生活中,圖書館,宿舍,社團。。這些跟你們已經有多遠了?原來,再次感受大學生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剛滿十八歲,逐漸你也跟李思螢一樣嚮往愛情的滋味,而校園附近的咖啡店,絕對是讓戀愛萌芽的好地方。咖啡的味道,原先就是複雜的,甜中帶苦,跟愛情的味道,沒什麼兩樣;而每杯咖啡的味道都是獨特的,即使調味成份一樣,但由不同的人沖製,亦沒有絕對相同的。所以到最後,「老闆娘特調」也只有他的出現,才能重現一樣的味道。除了「老闆娘特調」,還有海鮮店的炒麵也如是。那為了重拾這個人帶給你同樣的味道,你又願意等待嗎?

等一個人咖啡跟3年前的那些年有很大的分別,那些年的主線就只有一條,故事的發展比較簡單,很單純的青春愛情故事。而等一個人咖啡的娛樂性就比較豐富,因為除了男女主角外,也加插了很多搞笑的噱頭,例如大白菜,比堅尼,鐵頭功,愛心筆,屎就放心中,暴哥等等;亦有一些童話式的原素(有看過的會知道就是老闆娘那一段愛情)和多幾段副主角的愛情線。今次電影有點像平時常看的台劇,在表面胡鬧的故事下慢慢滲透出九把刀想告訴我們的說話。雖然好像嘻嘻哈哈又不太現實,但在兩小時後離場那一剎,彷彿心中有一抹涼風吹過,在悶熱的夏天裡有陣清爽的感覺。或者,這就是我嚐到九把刀為我調製的咖啡味道。每個人嚐到的也許不一樣,你嚐到的,又是什麼滋味?


20140112

[舊片欣賞]北京遇上西雅圖


剛剛看了湯唯這套「北京遇上西雅圖」。

故事講湯唯這個內地富豪的小三,因為懷孕而被安排到美國的西雅圖去待產(當然是不合法)。人生路不熟的她認識了原是心臟科醫生的 Frank, 為了照顧女兒而當上陪月中心的司機。日久生情,往後的發展大家都應該猜得到。

我很少看中國拍的愛情片,這也是因為湯唯才看,沒想到有驚喜。電影一開場就把湯唯設定成那種中國暴發戶,樣樣事情都用錢來唬人,以為有錢大哂,甚至為了錢而不介意當小三的內地女子;而且不諳英語的她一副覺得別人「講英文好叻咩?種族歧視」的態度,完全活現了現今的中國人的面貌!看一看導演是誰,驚訝發現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薛曉璐!竟然如此坦白,厲害。

故事發展當然是預料之內,但節奏還算清脆俐落;跳脫的湯唯遇上沈默厚重的吳秀波,二人都拿捏得恰到好處,看起來令人舒服。這戲中湯唯的內心戲比較多,當小三的不斷失望,麵包與愛情間的爭扎,都是這角色要處理的;不算太難,湯唯整套電影都表現得靈活自如。不過話說回頭,雖然湯唯飾演個拜金又任性的小三,但一點也不惹人討厭;猜如果由其他女星演的話,效果可能會有分別吧!剛在豆瓣看到留言說「如果由楊冪演這個小三的話早已被罵死了」,看到我心裡笑了出來!未看過吳秀波的戲,他一臉鬍子去演個內歛但溫柔的中年男人,感覺也很配。

坦白說,在這戲內能讓觀眾不停找到中國人一些令人討厭的個性或行為,單是在外國偷生小孩這個設定已經令人生厭,但導演又夠膽在這背景下上演她的戲,最後甚至令人喜歡這部戲,實在不容易(或許湯唯的功勞也不少)。無聊時也可以一看,湯唯那天然的五官,比起中國現今很多娃娃臉的女星好看得多。

20130609

霸王別姬


相逢恨晚

這是一部多令人驚豔的電影

這是一部多震動心弦的藝術品

經典,才能永恆。

20130128

一代宗師 The Grandmaster


<網上圖片>

在未看此電影前,心中一直心大心細究竟應否入場看。

看的原因很簡單,當然是因為王家衛;之前看過他的電影都全是DVD碟,一直沒機會在戲院欣賞他的作品,現在難得機會來臨,加上身邊好些喜歡王家衛的人都大讚好看,絕對有理由要入場。但同時亦對這電影有些隱憂,電影以武術為主題,當然已經心中有數跟甄子丹那種<葉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亦猜想王大導必然以唯美的方法拍攝武打場面--不過問題就來了:明明功夫是節奏很明快才好看,那出自王家衛的手又會變成怎樣子?

掙扎了一陣子後還是買了票進場。

畫面,無庸置疑貫徹王家衛的風格,極盡唯美,完全滿足到眼睛的索求。至於劇情,假如有人覺得劇情薄弱,說來說去還不是報仇和曖昧,我會說他們根本不認識王家衛;王家衛的電影,從來都是在說思想說道理,多於說故事。這套「一代宗師」,假如拉闊一點來看,或許會感受到他在說的,是大時代下的所謂武林,所謂江湖,所謂勝負。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氛圍。葉問說:「我四十歲前未見過高山。現在才知道,最難過的,是生活。」江湖也不比生活難過,在江湖中的大道理,也在這電影很坦坦白白地一一道出。至於葉問和宮二之間的情感,以鈕扣來交待那含蓄的牽掛和心意,簡直是王家衛的拿手好戲。

王家衛的電影零碎且節奏慢,是早知的事,不過也略嫌這次有點過火。首先要說的當然是一線天那部份啦,刪剪到沒頭沒尾,感覺突兀,如其說是「留白」還不如去蕪存菁吧。另外就是在金樓那好幾段對打的場面,每一次都把每一個妓女或叔伯都影一遍,我覺得有點兒太多。。。那部份連我也覺得有點悶呢。

至於演員,雖然這次主題似乎是葉問,但描寫宮二的篇幅好像更多更細膩。章子怡這次的表現的確令我改觀,她收起嬌艷的一面,飾演倔強好勝的宮二,真的很有型!

以剛強的武術說道理和在明快的功夫場面中顯現美感,絕對是很大的挑戰(雖然不明白為何要拍10年)。我會說這電影拍得好,但在個人來說還未算是我最喜歡的王家衛電影。

預期中兩極化的評價:自問喜歡王家衛風格的人,值得一看;相反,我會勸你不要冒險了,一般人都難以接受這種「武術」片,130分鐘對他們來說,應該太長了。


20121013

消失的子彈// Annie Hall

好久沒看過電影!!為了準備考試一直沒時間看戲,對上一次已經是八月中的那套<無聲吶喊>。。。考試這回事實在太不人道!

直至最近終於看了兩套戲。

第一套是謝霆鋒加劉青雲的<消失的子彈>


哈哈哈,不用解釋也知道我是為啥入場看這這電影!第一天在地鐵發現這電影的 Poster  我已決定非看不可!最終在中秋節那天還了心願 (Yeah~~)。很典型的中港合作電影,帶點懸疑加推理的情節。不知怎的劉青雲加謝霆鋒的配搭,有點像 Sherlock Holmes + Watson 的感覺。整套電影我認識的演員就只有兩位主角,飾演兵工廠大老闆的廖啟智,還有超級客串連對白就沒有就被老婆殺死的錢嘉樂,總共四個(咁大把),其他的都是一堆配音的中國演員。劇情來說只是剛合格,推理式的劇情總不致太悶,但其實當中有很~~~多沒有解釋或自相矛盾的犯駁位呢……爆破場面又沒有幾多,嗯,那我究竟為啥要看這套戲呢~~??

哈哈,都說喜歡一個明星是盲目的嘛!!!

************************************

至於另一套是昨晚剛完成的 <Annie Hall>


這是 Woody Allen 在1977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為他在電影業上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也為他帶來了4項奧斯卡殊榮,其中包括 Best Picture。

嬴了這麼多讚賞,靠的不是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創作。這只是個很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天生是個悲觀者的愛情故事。沒有俊男美女,沒有漂亮外景。有的,是這180分鐘內的每一句對白。鑑於我的英文不算十分好,還有對外國很多著名的作者或是文化不太熟悉,當中有不少內容我都get 不到什麼弦外之音。但當中常常提到 Freudian 的理念也總算明白,原本是沈悶的佛洛伊德的理論,在Woody Allen 手中竟也能成為有趣抵死的對白。

分享一些好笑的quote~

Annie Hall: So you wanna go into the movie or what? 
Alvy Singer: No, I can't go into a movie that's already started, because I'm anal. 
Annie Hall: That's a polite word for what you are. 



Duane: Can I confess something? I tell you this as an artist, I think you'll understand. Sometimes when I'm driving... on the road at night... I see two headlights coming toward me. Fast. I have this sudden impulse to turn the wheel quickly, head-on into the oncoming car. I can anticipate the explosion. The sound of shattering glass. The... flames rising out of the flowing gasoline. 
Alvy Singer: Right. Well, I have to - I have to go now, Duane, because I, I'm due back on the planet Earth. 


Alvy Singer: It's mental masturbation! 
Annie Hall: And you would know all about THAT, wouldn't you? 
Alvy Singer: Hey, don't knock masturbation! It's sex with someone I love. 




有興趣的話可以一看,對Woody Allen零認識的人不需要看,Woody Allen 迷的人應該要看~!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電影想看,趁最近有空要多看一點!!

20120623

20 30 40


二十多歲的你,還記得剛踏入雙十年華時,那鼓對未來的好奇和幹勁嗎?

展望數年後的生活,三十而立,會是繼續熣燦嗎?

當人生走了一半的時候,你又會希望四十歲的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

早陣子看了這套由張艾嘉執導,李心潔,劉若英和張艾嘉自己三位台灣的女星把不同階段的女性心聲演譯出來。李心潔飾演20歲的小潔,一個人從馬來西亞到台灣,為的就是希望完成唱歌夢,當個明星;劉若英演的空姐想想,每天在飛機上往來不同的地方,也每天周旋在不同的男人中間,混亂且迷失,來到30歲的她,終於想安定下來,卻不知道該往那裡去找回自己對愛情的信心;張艾嘉親身演出的 Lily,本以為有個美滿的家,卻在40歲時發現老公有外遇,女兒又在外國留學,忽然間只剩下孤身一人,努力跟寂寞抗戰。

這電影已經是2004年的作品了,相隔八年才看,也沒有過氣的感覺,因為電影中正正是現今女性的寫照;二十歲時,剛離開學校踏足社會,由一個溫室的保護網被拋到殘酷的現實裡,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去摸索;迷惘,灰心,失望接踵而來,當初的興致勃勃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後還存在嗎?不曉得李心潔那時真實年齡是多少,但她清純的外表配上演技,的確把二十歲的青澀靈活地表現了出來;加上楊淇活潑的演出,兩人真的活像當年的 TWINS 呢!

三人中我偏心的最喜歡劉若英,她就是那麼自然地就把想想的嫵媚和任性帶了出來。在工作,在人生,在感情上都經歷過些高低起伏,三十歲的女性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幼稚和空有幻想的女生了;迷失,尋找;再迷失,再尋找;因著這些練歷,三十歲的女生應該會更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但又可能因為以前的傷而成了驚弓之鳥,就像想想般不懂得交出信心;到最後,看似平凡的可能就是最合適。

張艾嘉演 Lily 那一段,夾雜了唏噓,幽默和鼓勵;雖然還沒有到四十歲,但我想電影中的橋段應該也在不少中年的女性身上發生吧。一直為了家庭把所有時間心血都投放在老公子女身上,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放棄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一旦家庭關係發生大變化後便很容易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一文不值,這著實是很恐怖的深淵呢。幸好電影中的 Lily 是一個很正面的教材,即使孓然一人,最緊要活得自在。

這電影的主要對象是女性觀眾,但亦很聰明地一次過把最會入戲院看電影的歲數層都包攬了;相信類似的故事大家也可能經歷過,很容易就會有共鳴。值得一看~


20120303

愛 LOVE


讓人感覺很舒服的一部電影。

四男四女,四個獨立卻又帶點關連的愛情故事。其實看電影看多了,這種編劇本的手法已經變得很常見。雖然人物有八個,但在串連上也算做得乾淨俐落。四段愛情,一段兄妹情,兩段父女/母子情,還有朋友之情,我覺得還寫得不錯。這部小品愛情故事,有點像典型現今的愛情小說,偶偶就會出現一句半句令人若有所思的句子:

1。每個混蛋的身體裡,都住了一顆受傷的心。

2。永遠不要去想念你不曾擁有過的

3。你擁有的,都不是你想要的

4。只要我有愛,就夠了

還有好一些,不過回到家後都已經忘記了。其實我想說的是,以往呢,聽到這些句語,都彷若找到金句般默默記在心上,差在沒有把它默念上三五十遍;但現在知道了,愛這回事從來沒有定律,在A君身上發生的,可能一輩子你也遇不上;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實在太微妙,也太複雜;就直接隨心而行就好了,覺得要愛便愛,要走便走;那一刻你所相信的,就是最大的道理。哈,也許因為這樣,對於這種有點刻意的句子,我是有點嗤之以鼻。

至於有關演員的,舒淇真的好漂亮,她的妝她的戲服都很美,溢瀉滿地的女人味,在所有角色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久違了的趙薇,滄桑了,近鏡時更顯出疲態(眼袋和魚尾紋好嚇人呢),她裝性感想去引誘趙又廷那幕,不知導演用意是為了搞笑或是為了讓趙薇也顯顯(迷惑的)身手,但著實「兩頭唔到岸」;其他的演出也一致地平均,反而看到艋舺的演員們,倒有點親切搞笑!(陳漢典 XDD)

雖然放映時間比較長,不過以輕鬆的交代手法去拍,也不會有悶場啦,時間就在不知不覺間走過!

20120302

甜蜜蜜


未看這電影前,應該先聽一聽這首歌




有純真和家鄉的感覺嗎?

從上海回來後的某天,腦海裡突然不停 loop 這首歌;(不知道什麼時候將上海的印象和這首歌的感覺聯繫在一起)然後,就突然想到要看這電影。

這套電影以鄧麗君的<甜蜜蜜>作主題音樂,講述80年代時,兩個從中國內地來香港的人的愛情故事。來自廣州的張曼玉較滑頭,上進心也較強,一心來香港賺錢過好生活;而來自天津的黎明,來香港就是為了改善生活,然後他在天津的女朋友小婷在香港結婚定居。他們相遇了,認識了,卻不能自拔地愛上了對方…他們努力地各自生活,也努力地埋藏內心的感覺。兜兜轉轉,十年的光陰,好快就過去……

1996年的電影,沒有大堆頭,全電影都是在訴說香港人的故事:八七股災,九十年代的經濟起飛,和香港人在九七前的移民潮……我很喜歡這種小品劇目,尤其是它的結尾:以鄧麗君作靈魂,牽引住男女主角,同時又在反映時勢;大時代下的小故事,特別寫實,特別親切;香港電影,不一定只有古惑仔和警匪片。

年輕的張曼玉早就看過,但卻未看過後生的黎明的演出!其實演出也算中規中矩,不知道是他特意的,笑起來竟然真的一絲天真的傻氣,很配合角色黎小軍的單純。想不到,今天的一位金句王,笑起來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面!

跟電影無關的說一句:那時候的香港,經濟正在起飛,有很多大陸人都搶著來香港;再推上一輩來說,我們很多人的祖父母都必定是從內地來香港定居的;那些年代,沒有人會標籤他們是蝸蟲,香港人亦對他們的融入不反感,因為大家都為了未來而努力工作。其實只要有貢獻,是甚麼出處,重要嗎?

20120129

艋舺


又是新年檔期看的電影 (五天假期我總共看了4套電影呢…)

這電影上映時也有想過入場看,主要原因是阮經天 LOL;最後又是不了了之啦,後來聽說阮經天因此戲得了金馬影帝,那就看一看吧。

故事背景設在八十年代的台南,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艋舺;蚊子是個從小被人欺負到大的人,跟著單親媽媽搬屋而加入了新學校,碰巧被和尚一行幾個混混看上了,將他拉入了黑道;說穿了,所謂黑道,都是虛張聲勢的古惑仔,幹著些打打喊喊的事。不過蚊子卻好珍惜跟這幾個結拜兄弟的友誼,因為他從來都沒有朋友。可是黑道畢竟是黑道,所謂的友誼都敵不過出賣,和尚就是選擇了向新幫派投誠而暗殺了本家的老大;愚忠的蚊子一心想為老大報仇,但當他發現殺手竟是最好的兄弟時,義氣該往哪兒放?

其實故事好直接,就是那種一開始你也會猜到最終某人會出賣兄弟,然後情義兩難全那種;不過台灣的編導就有一種長處,就是老土的東西也能寫得頗細膩,小小點滴地把兄弟情滲給大家;另外,戲中還有另一分支,就是說蚊子跟妓女的愛情故事,個人來寫很喜歡那部份,在那煙塵之地聽音樂談心事,用耳機中的音樂蓋過鄰房的叫床聲,很卑微,亦很浪漫;

趙又廷演的蚊子演得不錯,明明是高大健碩的他,竟然也能將一貫明星風範壓下,演活了一個怕事純情又天真的角色;至於拿了影帝的阮經天嘛…我只能說他的演出只是合格,沒有大驚喜,那些裝兇狠的眼神好像有點流於表面(當然他的眼神是有先天的優勢)……而且明明趙又廷的戲份和內心戲都比阮經天飾演的和尚多,真不明白為什麼會是後者得到影帝了。

PS:我在SSM 時也有去過艋舺那條街,感覺就像到了香港的砵蘭街,哈。

20111030

那些年…


終於看了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看完之後,我也有一點點明白為什麼大家會那麼喜歡這電影

中學的時代,其實我是過得很開心的
雖然唸的是女校,絕對沒有像電影中那些頑皮無聊的男同學
但因為聯校活動的關係,漸漸也認識了些男生;後來甚至像小班教學般一起補習會考--那是我唯一跟男生一起上課的經驗,但那時的我們應該每一個都很喜歡這補習班,亦因為這補習班,往後很多事情就因此發展起來。我想,這段回憶足夠彌補因為唸女校而缺少了的體會,看著幾個男生,會認真唸書之餘,總愛說些白痴話或是做是無聊的動作,而我總會忍不住大笑起來--其實我覺得有這樣一面的男生其實很可愛的!

青春總是燦爛的--至少對我來說,我的中學比大學時期來得更多姿多彩。九把刀這故事的成功,不是因為描述了一個很感人的愛情故事,只是他憑藉這故事,成功挑起了大家「想當年」。我一邊看,一邊勾起了不少中學時的回憶;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遺憾;臨看電影前本來還害怕會帶來失落的情緒,但慶幸地我發現到,現在當我回想屬於自己的「那些年」時,有的是會心微笑的感覺,這樣子証明,我的 teenage 並沒有白過。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在相隔兩年後,因為一次台北大地震,柯騰隔著電話終於再跟沈佳宜聯絡上。兩年前,因為一件事,大家因為誤會而各自痛哭,把自己的感覺抑制住,也沒有好好跟對方說清楚,令雙方不再走在一起;兩年後,事過境遷,柯騰和沈佳宜都長大了--甚至沈佳宜旁邊已經有另一個人--但至少,雙方都已經儲有足夠的睿智和成熟度去重談當年的事,而當大家再談起的時候,都是帶著寬容和感謝;看到這一幕時,感觸很大,因為太清楚當中的感受:要重新面對曾經很喜歡但最後沒走在一起的人,還可以真誠地跟對方說謝謝,不容易啊……看著那一幕,心頭再次有被揪著的感覺,連眼淚也差點流下來…

假如真的有平行時空的話,在那個時空中,那條愛情綫會繼續延續下去嗎…?

看過這電影,真的如我所料被喚醒了很多回憶;那些年,我是個快樂的女生,不管是學校內的或是學校外的朋友,都曾經一起瘋過頑皮過笑過哭過;我好感激在我中學生涯上出現過的每位。

沒錯,回憶總是美好,但過度的回想會使人沉淪,最終還是要往前走。就讓那一切曾經遺憾的,完美地活在那個平行時空中,就好了。





電影的主題曲,未看電影前覺得還好;當它在片末開始播起時,竟然令全場的人都乖乖坐著直至「全片完」打出;可能其他人是因為畫面還在播放著,但我是因為還在回味著。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記憶中妳青澀的臉
我們終於來到了這一天
桌墊下的老照片
無數回憶連結
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後的約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呆呆地站在鏡子前
笨拙繫上紅色領帶的結
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
穿上一身帥氣西裝
等會兒見妳一定比想像美

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時光
回到教室座位前後 故意討妳溫柔的罵
黑板上排列組合 妳捨得解開嗎
誰與誰坐他又愛著她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好想擁抱妳 擁抱錯過的勇氣
曾經想征服全世界
到最後回首才發現
這世界滴滴點點全部都是妳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好想告訴妳 告訴妳我沒有忘記
那天晚上滿天星星
平行時空下的約定

再一次相遇我會緊緊抱著妳
緊緊抱著妳

20111002

活著


從朋友借來了這本書,用了一個晚上便讀完。讀得這麼快,主要原因是它著實好看。它描寫了福貴的一生,從國共大戰到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但作者著墨得簡潔有力,也不累贅,看著看著就彷彿陪福貴經歷了他的一生。

本身很喜歡這類描述中國人民那種單純地相信命運卻同時努力地活著的故事,不管是那個時代。在中國還未開放前,人民的生活都苦,特別是在共產黨初解放的時候。讀著福貴的故事,把自己代入到福貴的身上時,你會真的為他一家團圓而高興,亦為他相繼失去至親而哭;福貴是個典型的傳統中國人,對家人的愛來得真,卻亦來得含蓄。我特別喜歡福貴和家珍那夫妻關係,及後寫到家珍得了重病,身體每況愈下,福貴為家珍的憂心,我讀得眼淚都掉了出來;沒辦法,就總是想到媽媽生病期間,爸就像福貴般,為照顧媽媽而操勞。我家的人:我的嫲,我的媽和我的爸,都是老思想的人,不求什麼名成利就,只圖一家齊整地過些安穩生活;就像福貴和家珍那樣--單純踏實地只求活著,往後一切就會好。


接著順便把改編自這小說的電影「活著」/「福貴」看完。當然電影沒可能把小說每一章節都百分百地拍出來,雖然許多書中令人感動的情節沒放在戲中,但這電影還是能把小說的精髓給展現出來。張藝謀拍這電影,功架全表現出來,比那些黃金甲好看得多。演員方面當然好得沒話說;鞏琍的氣質實在是非一般,書中寫家珍原是個富家女,樣貌娟好,鞏琍完全符合了家珍的所有條件,亦把家珍演活過來;而葛優是一個很出色的演員,雖然我只看過他在「非誠勿擾」和「讓子彈飛」的演出,但他的厲害之處就是他不會讓觀眾有一種「在看葛優演戲」的感覺,他的舉手投足都自然得讓你覺得「他壓根兒就是福貴」;拿了康城影展的影帝實在是實至名歸。



看過了福貴在國共內戰/土地解放/人民公社/大躍進/全民鍊鋼/文化大革命的故事後,還心癢想聽更多故事,於是便捉住祖母談她的往事。忽然間,我就好像成了書中聽福貴說話的年輕人,聽著祖母訴說著她在那段期間的經歷--數起來,祖母當時應該跟書中的鳳霞差不多歲數吧;對祖母來說,那一段日子是絕對的苦;什至我的曾祖父也因為被冠上了「地主」的身份而坐了五年牢,辛苦得試過三次自殺;但,他們最後都是活了下來,我的祖母今年七十有多,曾祖父更是九十幾歲了,那時的他們又怎會想到自己會活到這一天?正如「活著」的作者余華所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20100811

唐山,after shock



看了「唐山大地震」

竟然,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我沒有哭

好恐怖,一開始看唐山地震那一幕;雖然特技不是太迫真,但也算寫實;
直到一轉頭說到兩件前的汶川地震,想像當時身處地震的人,不由得從心底寒起來

好佩服元妮,多年來一心一意為大強而不改嫁,為以為已死去的女兒束縛自己
這是舊式中國婦女的堅忍美德
不過,她選擇了救兒子,也反映中國重男輕女的思想…然後我想,要我媽選的話,她也會作同樣的答案吧…

電影英文名字叫「after shock」
最絕境過後,可能情緒上帶來極端的變化,不是悲慟流淚,而是失去對其他事物的感覺
連死亡都經歷過,悲又有何懼,再苦的事又有什麼了不起

電影標題說得沒錯
地震的一剎那可能只是十數分鐘的事,但如何再重新站起走往後幾十年的路,是更重要的課題
--「活下來的才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