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少年自讀日記)


進戲院看了一套不算熱門的電影。

起初看,一直以為這只是單純地有關男主角 Charlie (Logan Lerman 飾演) 的成長故事--一個十分內向文靜害羞的年青人如何從青春的掙扎中尋求認同,尋找自我。Charlie 剛升上 High School,開學的第一天竟然已經在倒數著畢業的來臨;對他來說最困難的不是唸書,而是社交,他沒有朋友,唯一的傾訴對象是他那不存在的寫信對象。難得地認識了同父異母的兄妹 Patrick (Ezra Miller) 和 Sam (Emma Watson),他斯文害羞的性格漸漸得到他們的認同而融入他們的圈子中;當然也包括很多青春期時的暗戀和 Puppy love 的過程。

當我以為這只是單單一套「純情少男求愛記」時,電影後段才開始交待其實 Charlie 沈寂內向的性格背後背負著的是更多的故事--原來他年幼的時候曾經被他的姨姨性侵犯,可是只有幾歲的他卻沒有把這事情告訴父母;同時,他姨姨亦因為車禍而喪生。就這樣,他就在不知不覺中把姨姨性侵犯他的事情壓抑到不為意的潛意識中 (Repression),但亦同一時間錯誤地以為自己跟姨姨的死有關。這些潛意識和意識中的糾結令他情緒很容易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亦解釋了他為什麼在某些跟暴力有關的場合會突然失去記憶。最後,Charlie 經過醫生的鼓勵下,終於把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釋放出來。

電影後段的交代令整個電影主題變得有意義得多,假如只是單純地講友誼講暗戀,我會覺得有點普通;但最後那個 twist 便把當中很多看似無意義的事有意思地串連起來,雖然感覺導演的重點還是比較著重青春期成長摸索那一部份(?)但其實這故事也有點教育意義,著實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些童年時發生過的心理創傷--例如被性侵,例如被虐打等等,這些對那小孩長大後的情緒,社交和性格其實都有著很大很大的影響。不要以為三兩歲時發生過的事情,小孩子長大就會不記得;實情是,他們這些記憶,是在他們自己不為意的情況下被推壓到意識外的範圍 (Repression),但當中那些情緒依然在牽動著他們,就像 Charlie  那樣。愛護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單單是身體上的壯健,最好還要確保心靈上的健康。

也談一談那三位主角,除了 Emma Watson 外,另外兩位我都不認識的 (後來才知 Ezra Miller 在 'Let's talk about Kevin' 中演 Kevin 一角!),但反而兩位男角的演出比 Emma Watson 要出色得多!十分十分喜歡他倆的演技,兩位都是九十後的演員,但技巧絕對是自然,成熟,夠真摯,特別是 Logan Lerman 演內心戲時的眼神,絕對沒得彈。至於 Emma Watson,她的角色明明是一個表面看似很 sociable但內心的自信很低的女生,可是在她演出下只剩了表面很受歡迎那感覺,卻不太感受到她那內心的脆弱;似乎,她那令人看慣了的 Hermione 式自信笑容,實在要在出多一點點力才能抹走。

不算令人有十分深刻的感覺,但總算一套清新的小品。出碟後有興趣可一看。


PS1:中文名叫「少男自讀日記」,想點???(是自。讀,不要搞錯)

PS2:在 Elements 的 The Grand Cinema 看此戲,開始了大概五分鐘後才有人跑過來把院內的大光燈關掉,差點以為要全程都要在如此光猛的劇院內看電影。那個負責關燈的人是睡著了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