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3
Birdman
遲了幾個月的 Birdman,終於在來往上海兩班機中完成
寫在前頭,一來因為機程太短,所以把電影分開來看(雖然只是最後那數分鐘);二來在飛機那小螢幕看電影,分數一定會被打折扣。
導演Alejandro G. Iñárritu的功力是整套電影出色的地方。故事是有關過氣明星 Riggan 想自編自導自演一套舞台劇來重新証明自已的實力和延續快將消逝的演藝事業。電影的 setting 就因此大多都發生在那舞台的幕前和後台,導演在大部份鏡頭都是一 shot 過,利用鏡頭的轉移來帶出每一個角色,這個手法十分十分出色,因為令觀眾(至少是我)就真的有如看著一套舞台劇般的感覺,在 Riggan 的舞台有很強的代入感。 配樂的敲擊樂也有畫龍點晴的效果,使整個場景真實得有點喘不過氣來。
技巧無得彈外,劇本也寫得很好。過氣的英雄偶像,人到中年,又脫髮又事業阻滯又婚姻失敗,阿女還要不成材入戒毒所,所有 mid-life crisis 都幾乎全中。打算靠一套舞台劇翻身,希望重新証明自我,卻處處碰壁,甚至惹來了一個想搶盡自己風頭的 Broadway 明星,如你有代入到他身上看這件事,絕對是令人崩潰;明明是個悲傷故事,偏偏導演又安排好一些黑色幽默的完素在內。又剛巧導演就找來曾飾演 Batman 的 Michael Keaton 來擔演這角色。電影中常常都出現 Birdman 的聲音,一個對 Riggan 的Ego 很有代表性的標誌,使主角 Riggan 經常在現實和虛巧中遊走,掙扎。究竟導演是想把「Birdman」的出現設定為如思覺失調般的幻聽,還是單純的 Fantasy(例如末段的那些天馬行空) ,這裡讓觀眾有想像的空間。
至於有人說 Michael Keaton 憑這套戲竟然在奧斯卡中落敗,好唔抵。。嗯,這個角色彷彿為他度身訂造,就有如他就在拍自己的自傳一樣,加上電影的真實感,觀眾輕易地就能感受到他的情感。繼 Batman 後能再有另一套代表作,相信他也於願足矣吧。
PS:
忽然記起曾經也想看這導演的 biutiful,有時間找來看看。
標籤:
看,
電影分享-英語,
Birdman,
Michael Keaton
20150319
2014 首爾之旅 Part III -- 來自星星的:南山+南山塔 N Seoul Tower
由於這個首爾之旅很多時間都是在閒逛 shopping 的關係,都沒有拍太多照片
亦因為太多重覆行街的行程,自己都有點忘了確實的行程次序
所以唯有順著照片中出現的景點次序來介紹吧!
至於食物一部份,我打算到最後才一次過重溫
今次會去的,就是首爾著名的南山塔!連我這個不算是狂熱韓迷的人都知道它的大名,原因就是在「來自星星的你」中,千頌伊跟都敏俊都去過!還有最後結尾千頌伊獨自等都敏俊的 N' Grill 餐廳都在塔上,馬上令這個塔跟「浪漫」畫上個等號!
在首爾去南山塔不難的,不過我是個路痴,去過一次後要我自己再教人去是沒可能的事。不過可 click >>> 去南山塔的方法 ,有教怎樣去南山纜車站
其實好像可以行山上去,不過我下午才出發,還是坐車上山好了。
這個小型升降並不是纜車,只是帶你們上到纜車售票處,免了大家要走樓梯之苦!
來到這裡才是買纜車票的 ticket office
纜車來了!
纜車沿山而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當時已經是十一月尾十二月頭,紅葉的季節早就過了,只剩下疏疏落落的枯葉
好美!枯枝真的讓人百看不厭!是天空最酷的框架呢!
哈哈,好了,除了枯枝,這裡也有其他東西看看
情人橋上的鎖。受到「星星」影響,本身我都好想跟M先生扣上一個鎖;不過自己沒有準備鎖和筆,又不想即場買一個跟別人一模一樣的鎖;而且看到現場的鎖扣到混亂一片,美感欠奉,最後還是忍了手, 隨意拍下幾張照片就算了。(現場看這堆鎖,真的沒有劇集內的浪漫感呢)
不知道怎樣亂按了相機的特別效果,拍出來的效果又幾好!
M先生好厲害地找到了一個有少少紅葉+枯枝的襯托背景!!
夜景還是香港的比較壯觀~
就這樣在南山上玩了一個黃昏,是時間下山。其實我覺得那個塔不算很美,但山上的樹實在令它生色不少。如果花季的時候來,應該又是另一番風景!
最後無聊加送百貨公司的聖誕裝飾~~
亦因為太多重覆行街的行程,自己都有點忘了確實的行程次序
所以唯有順著照片中出現的景點次序來介紹吧!
至於食物一部份,我打算到最後才一次過重溫
今次會去的,就是首爾著名的南山塔!連我這個不算是狂熱韓迷的人都知道它的大名,原因就是在「來自星星的你」中,千頌伊跟都敏俊都去過!還有最後結尾千頌伊獨自等都敏俊的 N' Grill 餐廳都在塔上,馬上令這個塔跟「浪漫」畫上個等號!
在首爾去南山塔不難的,不過我是個路痴,去過一次後要我自己再教人去是沒可能的事。不過可 click >>> 去南山塔的方法 ,有教怎樣去南山纜車站
其實好像可以行山上去,不過我下午才出發,還是坐車上山好了。
來到這裡才是買纜車票的 ticket office
纜車來了!
纜車沿山而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當時已經是十一月尾十二月頭,紅葉的季節早就過了,只剩下疏疏落落的枯葉
(這張經了電腦加色 XDD) |
雖然沒有紅葉,雖然天氣又有點陰,但一出纜車就看到四處都是枯枝!!!我這個枯枝控又忍不住狂拍照!
準備迎接以南山塔為背景的枯枝圖!嘻嘻!
好美!枯枝真的讓人百看不厭!是天空最酷的框架呢!
哈哈,好了,除了枯枝,這裡也有其他東西看看
情人橋上的鎖。受到「星星」影響,本身我都好想跟M先生扣上一個鎖;不過自己沒有準備鎖和筆,又不想即場買一個跟別人一模一樣的鎖;而且看到現場的鎖扣到混亂一片,美感欠奉,最後還是忍了手, 隨意拍下幾張照片就算了。(現場看這堆鎖,真的沒有劇集內的浪漫感呢)
不知道怎樣亂按了相機的特別效果,拍出來的效果又幾好!
M先生好厲害地找到了一個有少少紅葉+枯枝的襯托背景!!
(港女要自拍,是常識吧!:P)
(我是個米芝蓮人~~~)
因時間關係,我們今次就沒有上到塔,又沒有去到千頌伊的 N.Grill (因為booking 要長途打去南韓的,我沒有這心機 lol),不過日落後也有看到少少夜景
夜景還是香港的比較壯觀~
就這樣在南山上玩了一個黃昏,是時間下山。其實我覺得那個塔不算很美,但山上的樹實在令它生色不少。如果花季的時候來,應該又是另一番風景!
最後無聊加送百貨公司的聖誕裝飾~~
靚唔靚?見人見智啦~
就這樣,下次繼續~!
20150309
50 年的平權路-- Selma
在三八婦女節的今天如果有看電視的話,會見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在 Edmund Pettus Bridge 上發表演說,紀念 "Bloody Sunday" 50 周年
"Bloody Sunday" 是甚麼一回事?正在上畫的電影 Selma 就正好給你一個答案。
50年前的美國,對黑人的歧視充斥整個社會。黑人名義上有投票權,但在白人當道的官員面前,要成功登記,根本困難重重。沒有投票權,在政府內就沒有為他們發聲的代表;沒有人為他們發聲,就只可以繼續默默忍耐一切不公義的事,例如黑人教堂被炸毀也沒有捉到罪犯。亂世都會出英雄,那時候就有 Martin Luther King。他帶領一眾美國黑人,用和平非暴力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訴求。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嘗試由Selma遊行去Montgomery。但當他們第一次途經 Edmund Pettus Bridge時,手無寸鐵的人民卻迎來一群軍隊,他們用棍狠狠地打,用催淚彈,甚至向他們開槍,造成很多傷亡,正正就是"Bloody Sunday" 的紀念日。亦因為這事件,觸發起國內不少人,甚至是白人的支持;最後這場由Martin Lurther King 帶領的爭取平等的運動亦獲得階段性的勝利,成功令總統和國會通過法例除去黑人投票的限制。
看這電影時,發現內容的焦點大概分兩部份:一部份是描寫 Martin Lurther King,有關他如何帶領這場運動的領袖,當中的困難,和一些掙扎和猶疑--坦白說這一部份拍得不夠力度,每每有如蜻蜓點水,不知道是否因為導演的重點並不想吹噓個人英雄主義?至於電影的另一重點,當然就是這場打著 Love and Peace 為口號的平權運動的進程。反而這一 part 就做得不錯,特別是 "bloody sunday" 那一幕,單是525人沈默地由 selma 出發一直向前行,渲染力已經很大。再看著和平合作的民眾被硬打被催淚被射擊時,腦海裡就自不然想起928那天在金鐘的場景,如有雷同,真的是巧合嗎?50年前,和50年後,這個世界的民主路有變得更易行嗎?當然,當年黑人所面對的不平等,跟香港人要求真普選的位置,不能絕對相提並論;但從這電影中,你會再次感受和明白到,為什麼警察一個催淚彈後,竟然沒有嚇退遊行的人民,卻反而激發更多人的參與。
50年後的今天,我想當年的 Martin Lurther King 也不會猜到是由一位黑人以美國總統的身份紀念 "Bloody Sunday" 這件事。世上很多事都難以一步到位,不過今天的一小步累積下來,就會是明天的一大步。共勉之。
標籤:
看,
電影分享-英語,
bloody sunday,
Martin lurther King,
Selma
20150307
不再懷念我懷念的
曾經是我唱K必唱的歌
上星期唱K時竟完全想不起這歌的名字......
啊,應該是件好事吧
傻瓜般重讀了archived 了的 xanga entries...
那陣子的我,感悟力比現在強,寫的文字也令現在的我看得很揪心啊....
可以的話,真想坐時光機穿越時空,去找5年前的我,抱抱她,為她打打氣
然後告訴她:
傻女,不用哭啊,更好的就在後面........ :')
20150306
喚起成長的印記-Boyhood
(圖片來源: google)
終於看了 Boyhood!!!!!!!!!
這部電影的內容相信不用我介紹;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大膽用了足足十二年,用同一隊演員團隊去拍攝一個男孩成長的故事,亦相信已經街知行聞。
所以這次,想集中一下說自己從這電影中得到的感受。
在世上不多不少都過了廿幾快將三十年的光景,看著日子一年復一年的過去,這幾年都有時光飛逝的感覺。但當回想中學,甚至是小學時代的時候,卻覺得成長的進程特別漫長。這電影中涵概的,是男孩 Mason 從6歲到18歲的記錄,正正就是心智還在發展,個性還未定型,整個個體最受外界影響的一段時間。看著小學時期的 Mason,雖然我的人生並沒有如男主角般不穩定的家庭,但也會喚起一些那時候的我,對父母的感覺,對兄弟姊妹的感覺,和對同學仔的想法;這些都是我幾乎忘掉了的記憶,也幾乎忘掉了童年時的自己也曾有如此多的感受和想法。從電影中你會看到,導演對小學時的 Mason跟父母間的互動有比較多著墨,亦可見家庭,對那時候的他影響亦比同學仔深。
小學時期的 Mason 還算可愛!(圖片來源:google)
到了中學時代,情況大大轉變,父母的角色開始有點褪色。初中時先尋求的是友儕間的認同,當朋友圈比較穩定下來,慢慢就開始對愛情產生興趣;年級再高一點時,大概中學快畢業的年紀吧,就會開始向內在摸索,探究一下究竟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成人。這個進程,跟中學時的我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中學時的我開始喜歡寫網上日記,之前無聊時翻看一下,會明顯看出初中時的內容多時流水帳,漸漸到高中開始,對自己的思緒和情感變得敏感,就愈來愈多對自身的思考和發問;也曾經嘗試過模仿心目中覺得「型」/ cool 的人的風格,以為自己也會變得一樣,哈哈,都是很傻瓜的事;很喜歡很喜歡 Mason 也是個敏感脆弱的男生,所以對他的掙扎,對於他很想擺脫身邊的大人對他的操控等等這一切,都讓人回想青少年時的種種。
電影收筆於 Mason 18歲步入大學之時。在外國,18歲入大學後就是離開父母,完全獨立之時,所以就是跟童年正式說再見的分水嶺。雖然 Xanga 已經執了笠,但我也記得自己在18歲生日前有在xanga 上反思過18歲後的自己,要變成一個怎樣的人,要面對怎樣的責任。每個少年的成長,其實都是從身邊不同的人身上觀察,吸收,沈澱,然後再慢慢昇華成獨立的一個個體。這個過程當中,有無數微妙且脆弱的變數,外在一個看似細微的力量,也有可能把結果變得截然不同。
要說我喜歡這電影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除了由細睇住佢大的男主角 Ellar Coltrane 外,當然剛在奧斯卡中憑此戲演「媽媽」一角奪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 Patricia Arquette也十分出色。整套戲我只有一個喊位,就是 Mason 準備搬去宿舍,臨離開家時的那一幕,Patricia 那一下忽然的失聲痛哭,令我也替這位堅強卻有點不幸的單親媽媽感觸起來!另外音樂的安排也時除著流行的變化而播不同的歌,阿家姐 Samantha 由 Britney Spears 聽到 Lady Gaga, 正!
之前有人說這部戲有點長,有點悶,又說因不同文化的關係沒有太多共鳴云云。。我覺得一點也不悶!因為這小伙子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是一個 twist,你永遠也猜不到他大多幾歲會變成怎樣的性格,在不同的時候又會遇上怎樣的人。成長本該如此,看此平淡,卻步步驚喜;亦正正是這些生活中的小起伏,才令你回顧自己的成長路時,更值得回味。
PS: 特別喜歡片尾中這句對白:
"You know how everyone's always saying seize the moment? I don't know, I'm kind of thinking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you know, like the moment seizes us."
Richard Linklater 這導演,真的無得彈!
標籤:
看,
電影分享-英語,
Boyhood,
Richard linklater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