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50 年的平權路-- Selma


在三八婦女節的今天如果有看電視的話,會見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在 Edmund Pettus Bridge 上發表演說,紀念 "Bloody Sunday" 50 周年

"Bloody Sunday" 是甚麼一回事?正在上畫的電影 Selma 就正好給你一個答案。

50年前的美國,對黑人的歧視充斥整個社會。黑人名義上有投票權,但在白人當道的官員面前,要成功登記,根本困難重重。沒有投票權,在政府內就沒有為他們發聲的代表;沒有人為他們發聲,就只可以繼續默默忍耐一切不公義的事,例如黑人教堂被炸毀也沒有捉到罪犯。亂世都會出英雄,那時候就有 Martin Luther King。他帶領一眾美國黑人,用和平非暴力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訴求。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嘗試由Selma遊行去Montgomery。但當他們第一次途經 Edmund Pettus Bridge時,手無寸鐵的人民卻迎來一群軍隊,他們用棍狠狠地打,用催淚彈,甚至向他們開槍,造成很多傷亡,正正就是"Bloody Sunday" 的紀念日。亦因為這事件,觸發起國內不少人,甚至是白人的支持;最後這場由Martin Lurther King 帶領的爭取平等的運動亦獲得階段性的勝利,成功令總統和國會通過法例除去黑人投票的限制。

看這電影時,發現內容的焦點大概分兩部份:一部份是描寫 Martin Lurther King,有關他如何帶領這場運動的領袖,當中的困難,和一些掙扎和猶疑--坦白說這一部份拍得不夠力度,每每有如蜻蜓點水,不知道是否因為導演的重點並不想吹噓個人英雄主義?至於電影的另一重點,當然就是這場打著 Love and Peace 為口號的平權運動的進程。反而這一 part 就做得不錯,特別是 "bloody sunday" 那一幕,單是525人沈默地由 selma 出發一直向前行,渲染力已經很大。再看著和平合作的民眾被硬打被催淚被射擊時,腦海裡就自不然想起928那天在金鐘的場景,如有雷同,真的是巧合嗎?50年前,和50年後,這個世界的民主路有變得更易行嗎?當然,當年黑人所面對的不平等,跟香港人要求真普選的位置,不能絕對相提並論;但從這電影中,你會再次感受和明白到,為什麼警察一個催淚彈後,竟然沒有嚇退遊行的人民,卻反而激發更多人的參與。

50年後的今天,我想當年的 Martin Lurther King 也不會猜到是由一位黑人以美國總統的身份紀念 "Bloody Sunday" 這件事。世上很多事都難以一步到位,不過今天的一小步累積下來,就會是明天的一大步。共勉之。

2 則留言:

  1. YES you watched Selma!! Much of the cast are in fact English actors / actresses.
    More films for you to catch up on this season: Foxcatcher, Birdman, Grand Budapest Hotel
    Wasn't really enthralled by Whiplash or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though they may be to your liking!

    回覆刪除
    回覆
    1. Unexpected!
      So many films for me to catch up around Oscar.. Finally finished Birdman on my flight to SH, hopefully will watch Grand Budapest Hotel soon!

      刪除